第103章 林沖夜奔(第3/3頁)

“是!”

石達開來到東梁山要解散部隊,但其部屬不肯,而他又不願回到天京,一路走走停停,回到了蕪湖,在蕪湖縣發出了布告,表明自己的心跡,“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的苦衷,同時又表示現在只有“惟是用奮勉”,拉起隊伍“出師再表真”,自己對天國的向往還是“勉報主恩仁”。

石達開的離京出走,最終將與洪秀全的矛盾公開化,自從石達開的布告發出之後,在太平天國內部引起巨大的正東,從天京等地陸續抵達蕪湖的人馬已經先後不下數萬人,洪秀全在天京城裏頭慌了手腳,生怕石達開再來一場圍攻天京的靖難之事,連忙削去了洪仁發和洪仁達的我那感覺,又給石達開送去一道“義王”金牌表示盡棄前嫌,同時還讓天京城合城大小官員上表勸石達開返回天京,洪秀全還為此事還上了頭風症和便血,寢食難安。

但石達開最終還是沒回天京,鹹豐五年三月十五日,石達開從蕪湖出發,望著安徽宣州而去,從此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輾轉流離征戰。

漱芳齋的小戲台子前面,就坐著鹹豐皇帝和杏貞兩人,皇帝特意為了酬謝杏貞幫著自己批折子辛苦,只叫了升平署的人來唱別致纏綿的小戲,小戲台子上演著《思凡》,那個穿著水田衣,手執拂塵的小尼姑,臉上淡掃娥眉,薄敷胭脂,眉梢眼角,做出無限春心蕩漾的意思,是個不守規矩的小尼姑。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曲調靡靡,身段柔美,可惜,無奈媚眼做給瞎子瞧了,鹹豐皇帝只顧著低頭瞧折子,看完了,把手裏頭的奏折遞給了坐在邊上的杏貞,“皇後,你瞧瞧,這石達開出走了,江寧裏頭的洪秀全恐怕要氣歪了頭了吧?哈哈哈。”

“正是呢。”杏貞瞧完了折子,連連點頭,“這洪秀全想必在手忙腳亂了,可惜這石達開是愚忠,只知道逃,不知道反!”杏貞瞧了一眼戲台上的小尼姑在咿咿呀呀地唱著思凡,“不過也是好事兒,皇上,這時候倒是該聽一聽《夜奔》了?”

“極是,皇後你說的極是,這時候聽《夜奔》著實應景。”思凡的小尼姑唱完了謝恩,鹹豐皇帝就讓升平署的人上《夜奔》。

扮演林沖的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小孩子,一身簇新的行頭,紮束得極其英俊,隨著小鑼笛子,一面唱,一面做身段,幹凈利落,絲絲入扣。《新水令》的曲牌鏗鏘有力。

“按龍泉血淚灑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專心投水滸,回首望天朝。疾走忙逃,顧不得忠和孝。”

小帖子:《林沖夜奔》,又名《夜奔》,昆曲傳統武生戲,是明代李開先《寶劍記》傳奇中的一折。取材於《水滸傳》,描寫林沖受到高俅迫害後,亡命水泊梁山途中的經歷。

《夜奔》既講究唱工又講究做工,身段極其繁復,並且整出戲都是邊舞邊唱。幾乎每個字都有身段,要求演員一招一式不得含糊,而且需要滿宮滿調地唱昆腔,這對表演者的表演技術和功力要求很高。戲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說法,言該劇的難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