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圍魏救趙(一)(第2/3頁)

如果太平軍占有江南,守住武昌,擁有武昌至南京的千裏地帶,以享有糧倉之稱的江漢平原的糧食,不僅可以保障武昌、江南和前線的後勤供給,還能在版圖上割裂清朝統治的完整性:“北兵不能渡江而南,兩湖、兩廣、三江、閩浙之兵不能渡江而北,章奏不克上達,朝命不能下宣。”然後主力北伐,數路策應,以所向披靡之勢迅速占領北京,這才是如同朱元璋開創明朝三百年基業的蘆子。即使不能確保北伐成功,也能保證進退自如,又何至於偏師北伐的無策應、無退路呢?

堅守江寧的嚴重後果如今終於顯現了出來,兩個人都是極為精通謀略的,他們倆清楚的明白,若是天王繼續定都天京,只會使陳玉成、李秀成等將士兩頭作戰、瞻前顧後,窮於奔命,拖垮了自己的軍隊;兩面作戰,不斷為天京救火,使任何進攻都只能淺嘗輒止,攻擊不能徹底,戰機不斷放棄,勝利成果不斷放棄,既使天京保不勝保,同時又影響了這些地方的政權建設,原本石達開在安徽行之有效,深得百姓擁護的地方政權建設政策無法順利實施開展,每次除了攻城掠奪財物之外,不能補充到自願參加太平軍的當地老百姓,沒有新鮮血液注入的部隊注定要走上消亡的道路。

“眼下說這些無用。”陳玉成說著和自己年紀毫不相稱的話,他冷靜的分析,“如今只能先放過曾國藩,回過頭徹底剿滅天京城外的清妖江南大營,務必要天京城方圓三百裏之內再無清妖,將來咱們遠征各處才不會束手束腳!”免得像現在這樣,勞而無功或勞而少功。

“也只能如此了,鳴金吧。”李秀成疲倦的揮一揮手,“等到咱們掃清江南一帶的清妖,再和曾國藩算總賬!”

“如何班師,倒是要好好商議一番。”

“不錯!”李秀成挑了挑眉毛,振奮精神,把剛剛的頹廢一掃而空,目光炯炯打開了案上的地圖,招呼過陳玉成,“怎麽班師剿滅清妖,咱們好好商議一下,清妖想叫咱們奔波勞碌,咱們反調著他們玩去!”

民以食為天,要解決天京城內廣大軍民的一日三餐,就是一個讓人非常頭痛的老大難問題。天京、鎮江、揚州三大分戰場,兵力在兩三萬左右,按太平天國軍屬比例算,家屬至少有四五萬之多,加上天京城內原有居民,起碼有十萬張嘴每天張著等食。按每人每天一斤口糧算,每天也得十萬斤!這是一個比較恐怖的數字。

天京城外,取糧方向無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江南大營阻斷了東南兩面的糧道,江北大營阻斷了北面的糧道。這樣一來,取糧的方向,只有西面的安徽。太平軍經營安徽,除了取得上遊屏障,就是要就近取糧。可是安徽的供應能力相對有限,要想徹底解決饑荒問題,就必須奪取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這些重要的產糧基地。

解決天京大本營的吃飯問題,一直是西征的戰略任務之一。從西征開始,一直到湘軍亮劍,天京方面的糧食供應,沒有出現問題。江西、安徽、湖北,一並成為天京後勤供應的造血基地,加上太平天國擁有強大的水師,清軍手裏無一船只,千裏長江成為上遊各省向天京輸糧的大動脈。可是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在湘潭、嶽州、武昌、田家鎮先後大敗西征軍團,焚毀大量戰船和民船,江西基地全部喪失,安徽一帶狼煙四起,太平天國的糧台基地已經所剩無幾,運糧工具損失慘重,直接導致了天京方面的饑荒。破了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仍舊在天京眼皮子底下,太平天國的首都仍是處於清軍包圍之下。江南大營不破,天京依然會餓肚子!

“胞弟。”李秀成叫陳玉成,他想到了一個法子,不過還是雛形,要說出來和陳玉成商議商議,“你可知孫臏兵法之中,最為驚才驚艷的是哪一計?”

雖然明面上天國最忌諱的就是諸子百家,儒學之道,為了這些傳統的東西,天王洪秀全專門成立了刪書局發誓要刪盡天下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可這些太平軍的將領們,私底下日常最愛看的便是這被視為毒草、洪水猛獸的兵書。

陳玉成對兵法如數家珍,聞言一笑,“大哥說的肯定是圍魏救趙了?”

“不錯!”李秀成一擊掌,“正是此計!”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