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天津條約(一)(第3/3頁)

1856年,當時的美國駐華全權委員伯駕,在照會葉名琛要求入城商談“修約”,再被拒絕後,轉道福州,請求閩浙總督王懿德,代為向鹹豐帝直接遞交國書。王懿德根據《中美望廈條約》,將美方國書由驛路遞送北京。鹹豐帝對此極為不滿,訓斥王懿德要讓“該酋俯首帖服,起碇南返”。回廣州找葉名琛去。

就實際而言,葉的方法已經是過時了。然而在鹹豐帝支持下,葉名琛對西方要求一律強硬拒絕,各地官員也以對外交涉屬兩廣總督權利,本地無從辦理為由,勸其南下廣州;這種做法似乎保存了上國的面子,但實際情形卻是越來越被動。葉名琛就因為外國無論何種要求,都置之不理,致使一些使節在任期滿後,國書都無從遞交。兩廣總督處理中外交涉的體制,已處於危機之中。

總而言之,外人簡直無門可入。他們知道要修改條約,只有戰爭一條路。1857年11月,英國特使額爾金在平息印度兵變以後,抵達香港,英法聯軍也大體集結完畢。英軍有戰艦43艘,海陸軍兵力約1萬人;法軍亦有10艘軍艦。英、法軍事入侵,俄、美外交配合的格局,已然完成。

大沽口位於海河出海處,溯河上駛約60公裏,便是華北重鎮天津。據清光緒年間《天津府志》記載,吃水約3.6米的船只,可乘潮由大沽河道直駛天津府城;吃水2.6米的船只,落潮時亦可直達天津。由此可見,大沽口是天津的門戶,而天津又是北京的門戶。入侵者如果從海上乘船攻陷大沽,天津便指日可下。再由天津到北京,便是一片通途了。在軍事意義上,大沽口的地位無須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