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科場弊案(二)(第2/3頁)

“皇……皇額娘。”載淳可見是極怕杏貞的,看到杏貞的臉上沒了笑意,越發說不出口來,“兒子這些日子在宮外面實在是無聊,原本是想跑馬,可是太監們都死死攔住,所以這才叫陳勝文拿了幾個蟈蟈玩,皇額娘切勿生氣,兒子再也不玩便是。”載淳把袖子裏的蟈蟈籠子拿了出來,丟在地上,垂頭喪氣地說。

“好了,在皇額娘這裏賣什麽乖,你還小,別玩出格子就是了。”杏貞這才驚覺自己的態度過於嚴厲了,這可不是對著後宮的那些人,而是自己不滿五周歲的親生兒子,趕緊咳嗽一聲,緩和了臉色,“想騎馬叫人帶你去便是,只不許騎大馬,先把小馬駒慢慢地帶便是,還有。”杏貞拉過載淳,指著不遠處鹹豐皇帝,“你小心別被你皇阿瑪瞧見,他可是要你早些入學讀書的,再被看見你玩這些不三不四的東西,仔細你的皮!”

載淳看見母親沒發火,長舒一口氣,也沒把杏貞的話放在心上,笑嘻嘻地答應了,杏貞讓載淳去拜見皇帝,轉過頭,瞧見陳勝文的時候,已經冷下了臉。

陳勝文窺見皇後的臉色,心知不好,連忙撲通跪下,就聽到杏貞不緊不慢地說道:“本宮瞧著你老實本分,素日裏都不愛那些浮誇的事物兒,這才讓你照顧大阿哥,你倒是好,如今倒是讓大阿哥玩上這些東西了!??!”

“是是,奴才該死,請皇後娘娘恕罪!”陳勝文連連叩首,“實在是大阿哥脾氣上來了,瞧見行宮裏幾個侍衛在鬥蛐蛐,就挪不開眼,若不是奴才死命攔住,大阿哥都要和侍衛去都蛐蛐了!”

杏貞的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算了,一個太監,怎麽攔得住皇帝和皇後心尖上的嫡子,“罷了,你起來吧,這原本也是攔不住,看來。”杏貞嘆道,“大阿哥再玩些日子就應該讓他去入學了,入了學,就不怕這些玩物了。”

陳勝文起身連連稱是,杏貞轉過頭,看著鹹豐皇帝拋開了那個嬌滴滴的答應,一把攬住載淳,對著紅楓下的幾只畫眉鳥指指點點了起來,杏貞嘆了口氣,這父子倆,都是大玩家啊……

九月十六日,順天府鄉試開榜,鄉試是科舉才試的第二級才試,習慣稱鄉試之年為“大比”之年。北京順天府鄉試在京城東南隅崇文門內。貢院是科舉考試的考場,順天府京城貢院也是舉行會試的場所故建制優於各省。懸“貢院”墨字匾於大門上正中,建“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兩牌坊於大門東西兩側。大門外為東、西轅門,大門分中、左、右三門。大門前有“天開文運”牌坊。三門外並有東、西磚門,乾隆二十七年復添磚墻於南面,增加磚門各一,共為磚門四。進大門後為龍門,門外又平列四門。直進為至公堂,中懸禦書“旁求俊義”匾。兩楹聯為“號列東西,兩道文光齊射鬥;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堂為外簾官辦公處,堂前有;回廊,設木柵欄環繞。至公堂後有飛虹橋,渡橋為內簾門。居於龍門、至公堂中間。院內有明遠樓,樓下南面懸聯:“矩令若霜嚴,看多士府伏低?群囂不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遺。”四角各有樓專供監考瞭望用。

鄉試時間每三年一考,明代逢子、卯、午、酉年舉行,清沿明制恩科例外。順天府鄉試正副主考在協辦大學士、尚書或副都禦史以上官員中選派。各省由翰林、進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監臨官,順天府為府尹、各省由本省當地巡撫、總督充任。考生順天府各省凡本府省籍之秀才、貢生、監生及“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舉”始得應試。因鄉試在秋季舉行,所以也稱“秋闈”(闈、考場)又發榜在九月中旬,時值桂花盛之季,故俗稱“桂榜”。又因發榜取寅、辰日支故也叫“龍虎榜”。均為吉祥典雅之意。

這一日,龍虎榜前頭人頭攢動,無數穿著青衫的士子們在榜下擁擠著翹首看那定人生死的榜單,有的人搓手頓足,有的人喜極而泣嚎啕大哭,有的傷心欲絕,雙眼一翻就此閉過氣去,惹得榜下越發的雞飛狗跳。對面的一間酒樓,一個面容奇古的老者緩緩放下了竹簾,就單單看他腰上那塊漢代古玉,便知此人不是普通的老人,這老者對著坐在上首的一位紅光滿臉身段挺拔閉目養神的五柳長須老者開口笑道:“中堂大人,這可都是您一手定下的門生啊,才俊何其多也!”

那個留著五柳長須的老者緩緩睜開眼睛,淡然一笑,“桐軒說笑了,這是天子之恩,老夫只不過是恰逢其會,成人之美而已。”

“中堂大人謙虛了。”被稱作桐軒的是如今的戶部漢尚書朱鳳標,翁心存被肅順排擠之後,蕭山人,原先的兵部尚書朱鳳標調任戶部漢尚書。朱鳳標朝著被自己稱為中堂大人的老者拱手,“中堂大人這鄉試的差事當的極為漂亮,皇上也不是明發旨意嘉獎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