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六六大順(一)(第2/3頁)

曹毓瑛也正在打算著,夜謁恭王。自然不宜於公服拜見,就身上所穿的一件白布孝袍,加上一件黑布“臥龍袋”,不戴帽子,也未坐車,步行著悄悄來到恭王行館,從側門進入,徑到上房。

恭王特別假以詞色,出屋站在階沿上等,曹毓瑛搶步上前,先請了安,還要跪下磕頭,他親自扶住了,挽著手一起進屋,在書齋中談了些路上的情形,蘇祿來請入席。

“菜不見得中吃,有好酒!”恭王吩咐:“取一瓶‘白蘭地’來!”

“是洋大人送的酒?”蘇祿怕弄錯了,特為問一句。

“是啊!看仔細了,是法國人送的,要我做了記號在上面的那一瓶。”

蘇祿把白蘭地取了來,曹毓瑛認不得那是什麽酒,於是正在主持洋務的恭王,為曹毓瑛解釋,這瓶酒有五十年陳了,還是法國皇帝拿破侖“禦駕親征”俄羅斯那年釀造的。又指著“1812”的洋字給客人看,自然,曹毓瑛認不得。

等把那琥珀色的液體,倒在成化官窯的青花酒鐘裏,曹毓瑛淺淺嘗了一口,果然醇冽非凡,為平生所初見。但美酒當前,卻不敢多飲,怕酒意濃了,談到正事,思考不免欠冷靜周密。

於是略飲數杯,便即罷手,恭王也不多勸,吃了飯,延入書齋,摒退仆從,密商大計。

“我瞧著皇上,倒是精神頭還好。”恭親王微微思索,說了這麽一句話來,“你在行在不少日子了,如何?”

“王爺,也不怕說句犯忌諱的話。”曹毓瑛苦笑,“皇上才八歲,能懂什麽,聖祖爺也是年長之後才絆倒鰲拜親政的,上次揀放侍郎,太仆寺的事兒皇上是一概不知的,哎,就算說了皇上也是不知道這裏頭的事兒呢,畢竟還年少的緊,大夥都道路以目。”

“所以我的事兒,皇上如今是說不上話了。”恭親王搖搖頭,他來了行在,瞧見了在這裏頭的事物,清楚的明白,自己失去了顧命大臣的名分,就算入了軍機,也是給肅順他們幾個打下手,“今個肅老六說了句政務繁忙,幾個人忙不過來,要我回軍機當差,我打個哈哈,混過去,他也就不提了。”

“他自然是口是心非,不願王爺去攙和的,我倒是以為,王爺倒是可以去軍機。”

“此話怎樣?”

“王爺一回去,自然是樞機領袖。軍機制度,由來已久,大政所出,天下鹹知。贊襄政務的,亦不得不僭竊軍機處的名義。王爺一去,正好收回大權,雖不能淩駕而上之,分庭抗禮,也占著不可動搖的地步。”曹毓瑛一口氣說到這裏,略停一停,看恭王一時無話,便又說道:“至於穆、杜、匡、焦諸位,眼前不能不依附那‘三位’,但此是王爺不在軍機的情形,王爺一回軍機,正管著他們,不能不聽王爺的。”

“倘或不聽呢?”

“好辦得很!免了他們的軍機。顧命大臣的名義,是先帝所授,一時免不掉,軍機大臣的進退,權在今上,有何不可免?”

“嗯,嗯!”恭王點點頭,似乎意動了,“你的見解很新,也很深。不過……”

“王爺如果沒有更好的打算,不妨就照此而行。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這……”是極難決斷的事,恭王躊躇著說,“我怕弄得短兵相接,兩敗俱傷。”

曹毓瑛默然。他有所意會了,恭王自覺身分貴重,要保持雍容莊嚴的姿態,不肯與慓悍的肅順,白刃肉搏。

“我想,一切總得回了城再說,咱們現在就談回城以後的做法吧!”

“是!”曹毓瑛謙恭地答應一聲,端起茶碗,卻欲飲不飲,定神沉思,未想別人,先想自己。他在軍機處的資格,已經跟軍機大臣沒有什麽分別,但究竟不是軍機大臣。焦祐瀛的職位原來應該是他的,由於他的堅辭,焦大麻子才得“飛上枝頭作鳳凰”。當初堅辭超擢的原因,就是表示對恭王效忠,他一直相信恭王會重回軍機,要到那一天,他才能真正被重用,也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才具。

想不到在大行皇帝生前,恭王不能達成心願,而眼前卻意外地有了回軍機的機會。誠然,贊襄政務與軍機大臣已無分別,顧命八臣結成一體,恭王縱為軍機領袖,不能改變以一敵八這個不利的形勢。但是,恭王決不是所謂“孤掌難鳴”,軍機大臣也好,贊襄政務大臣也好,都必須假手軍機章京,才得推行政務,否則號令不出國門,肅順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另找一班能幹的司員,來組成兩班軍機章京。這樣,恭王就不必怕他們了!曹毓瑛自信有恭王出面,加上他在軍機章京中的資望、才能和影響力,可以逐漸設法把受顧命的贊襄政務大臣,弄成一個有名無實的虛銜,大權復歸於軍機處這個正軌上。當然,這要經過一番極嚴重的沖突,恭王不願披掛上陣,親臨前敵,那真是件無可奈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