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八仙過海(第2/4頁)

“然則請筠翁領銜如何?”

賈楨看這情形,勢在必行,這個折子上去,必蒙聖眷,富貴可保,落得撿個現成便宜,於是欣然答道:“當附驥尾。”取過筆來,端楷寫上自己的名字。

如此便是皆大歡喜了,皇太後起身,朝著恭親王等人福了一福,“大清興盛全賴諸君!”幾人連忙跪下,口稱不敢,如此行禮再三,皇太後才收了架勢,兩位大學士退下,朱學勤出門陪客,只留下桂良和恭親王兩人,“六爺,明個你就派人去僧王處,免得有人狗急跳墻!”

“是,已經讓軍機章京曹毓瑛去了,天津瞬息可至。此外,還請皇太後示下,兵部尚書那邊是否要拿下?”恭親王問。

“不必了。”皇太後說道,自信滿滿,“免得打草驚蛇,何況,大司馬也不是專忠的主兒,等過幾日,把那折子給他瞧,他自然會做出正確的決斷,這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是。”恭親王應下,“煩請嶽父多去盯著陳孚恩。”恭親王對著皇太後笑著解釋道,“倒不是怕他鬧出什麽幺蛾子,不過就是有人盯著,別的事兒也少些麻煩。”

皇太後聽懂了,就怕陳孚恩走漏消息,這也就是肅順派陳孚恩在京中的作用,溝通消息,傳送情報,皇太後放下手裏的蓋碗,對著花白胡子的桂良點點頭,“那就麻煩燕老了。”

“分內之事,不敢言煩。”桂良謙遜地回道,見到恭親王似乎還有話和皇太後說,便隨即識趣地打千告退,關上了恭親王的書房門,腰板挺直,紅光滿臉,似乎年輕了好幾歲,退出來之後還精神抖擻地唱起了小曲,恭親王福晉瓜爾佳氏拿了一碗茶送過來,桂良看到瓜爾佳氏,想到裏頭的兩人,連忙攔住女兒,“王爺還在會客,你就不必進去了。”

“王爺的客不都散了嗎?”瓜爾佳氏奇道。

“還有個貴客在裏頭,可不能沖撞了。”桂良笑眯眯地說道。

瓜爾佳氏見到老父心情頗好,點點頭跟著桂良身後,準備把桂良送出門,“阿瑪今個是怎麽了?皇太後剛薨了,這樣的……”這樣的喜色掛在臉上可不太好,“被人參一本可不是什麽好事兒!”

“曉得了。”桂良一驚,看了看左右,幸好還在恭親王的府邸裏,沒有外人,真是老了老了,反而疏忽了,桂良警醒地點點頭,連忙收斂了笑容,做出一副哀色,只是眼角泄露出來的笑意怎麽也藏不住,“佳佳,你說的極是,最近要少出門,恩?這日子亂的很,沒瞧見皇太後都遇刺了嗎。”桂良壓低聲音,“這官司有的打了!”

“女兒知道了。”瓜爾佳氏溫順地點點頭,又有點後怕,“這實在是太嚇人了。”就連瓜爾佳氏這樣不聞外事的婦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園子裏那麽多侍衛,怎麽會出這樣的事兒,那些人是怎麽當差的,還是真的京中傳言的那樣?”雖然是在自己府中,可瓜爾佳氏還是看了看左右,除了自己身邊的那個貼身婢女,並沒有別的人,才靠近桂良壓低了聲音,“難道真是那個‘六’幹的?”

“謹言。”桂良連忙警告,“也只有他這樣的膽子才敢做這樣大逆不道的事兒!且冷眼看著,日後總有他好瞧的。”

……

“回京的道路什麽時候能辦好?”小皇帝等到顧命八大臣跪拜完畢,還沒來得及奏事,他就直截了當地開口。

道路的事兒是匡源分內的,匡源磕了個頭回道,“已經讓工部不分晝夜去操辦了,想必就在這兩三日之內就可以成行。”

小皇帝又驚又傷心,“皇額娘已經也離朕而去,朕卻還只是在這破地方,見不到皇額娘一面!”

匡源不再說話,只是拿眼看著肅順,載垣磕了個頭,“還請皇上節哀,皇太後已經駕崩,這後事已經讓恭親王和內務府協同辦理了,皇上還要下一份詔書,焦祐瀛已經擬好,請禦覽。”

“發下去發下去。”小皇帝拭去了眼角的淚水,“我沒心思看,叫人趕緊弄好路,我要馬上回京。”

“是。”匡源有些無奈,也只好應下,小皇帝站了起來,“還有什麽事兒?你們自己個商議辦就好。”小皇帝這會子實在是沒有心情和這些老頭子鬧什麽,“不用都來問我。”

“是。”肅順開口說話了,“別的事兒奴才們都能料理的妥當,不過眼下有件事兒要請皇上聖斷。”肅順看著小皇帝,小皇帝老老實實坐下,“你說。”

“就是有關這六宮的事兒。”肅順慢悠悠開口,裏間的一眾嬪妃不由得心提到了嗓子眼裏,這肅順,殺千刀的,要說什麽事兒?還和這六宮有關?

雲嬪自從知道了皇太後薨逝的消息,就已經死心了,就憑自己在大行皇帝臨終之前的那幾句話,自己就沒有什麽好下場,特別是在肅順這個睚眥必報的人掌管著內務府時候,自己不比得麗妃還有大格格可以依靠,自己這麽一個不得寵的嬪妃,得了皇後的照拂才有今日,弟弟屢獲軍功,還娶了皇後的義妹,和大行皇帝成了連襟,這全是皇後的功勞,如今皇後薨逝,大概就是跪在前頭的幾個人下的毒手,自己最大的仰仗和依靠都沒有,新帝對著自己不過是淡淡的,最粘的是貞貴妃,不是自己個,日後肅順對著自己缺醫少藥的,想必皇帝也不會在乎,不過雲嬪覺得自己就算是日後被清算,也是無怨無悔的,間接地來講,自己也跟著皇後幹了不少事兒,怕是肅順早就全看在眼裏了,自己死不足惜,可她依舊還記得從京城出來之前皇後的叮囑,要照顧好嬪妃和大阿哥,裏間的嬪妃們心亂如麻地準備聽肅順說些什麽,想著會不會影響到自己個的事兒,雲嬪卻已經拋卻了自身,連忙走到布簾後頭,豎起耳朵仔細地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