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慈禧慈安(一)(第3/3頁)

誰都不知道,“慈禧”這個橫貫於十九世紀下半夜到二十世紀初令國內之人恨之入骨,西洋列強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的稱號,始於今日,始於葉赫那拉氏她自己所欽定,從今天開始,“慈禧”這個稱號,一直伴隨著她直到永遠,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活在當下的人現在還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如今,只有一件大事,比南邊的叛亂還重要的事兒擺在人們眼前,那就是皇帝的登基大典。

十月初九甲子日,八歲的皇帝在禦前大臣的扶持夾輔之下,在太和殿行了登極大典,緊接著是慈禧太後的萬壽,重重喜事剛過,被肅順一派所抑制排擠的官僚,又復彈冠相慶,各衙門送舊迎新,熱鬧非凡。

這一朝天子一朝臣,絕大部分出於恭王的安排。為了此一番大調動,他和文祥等人,煞費苦心,黨同伐異,隱隱中的派系,要一一安撫妥帖,而清議又不能不顧,人才更不能不講,除了這些以外,恭王還有一層只有他自己和極少數心腹才知道的私心,在垂簾之議定局以前,先要把自己的勢力建立起來。

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為了擬議“垂簾章程”,已在內閣開過好幾次會了。無疑地,這是件天字第一號的大事,沒有一個人敢於輕率發言,所以會議的進度極慢,甚至因為過分持重,座間的氣氛,顯得相當沉悶。但在私底下,三數友好,書齋清談,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引經據典,相互辯駁,許多深刻的見解,都在各抒所見,比較異同之間呈露。

恭王和他的心腹們,所重視的正是這些比較坦率的議論。

議論中最坦率的一種看法,認為賈楨、周祖培等人的奏折上,已有“權不可下移,移則日替”的話,勝保一疏說得更明白:“朝廷政柄,操之自上,非臣下所得而專,我朝君臣之分極嚴,尤非前朝可比。”既然如此,則太後的垂簾聽政,實在是代行皇帝的全部權力。而且慈禧太後的為人如何,就在這短短的十幾天之中,已顯示得相當明白,她是非象宋朝的章獻劉皇後那樣大權獨攬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