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天京天京(三)(第2/3頁)

洪秀全站了起來,連連冷笑說道:“荒謬!這是下策。天京一動,天國就亂了陣腳,朕在這裏,天國就穩若磐石!”

李秀成直挺挺地跪在了天王面前:“求天王看在太平天國大業興亡的分上,準臣之奏。”

洪秀全冷笑說道:“怪論!太平天國為朕所創,朕倒反成了不顧太平天國的安危了?都是你們這班無用的人,才使江山日蹩,國事日非。若是東王、翼王還在,朕豈有今日之憂?”

“臣無能。”李秀成一聽這麽重的責難,忙叩頭不止“征伐之事,不在一城一地……”

洪秀全再也忍不下去,“住口!不要再說了,朕決不出天京一步,你們不幫扶,自然有人幫扶,到時候朕請下天兵天將。”洪秀全又狂亂了起來,籠在龍袍寬大袖子裏的雙手顫抖了,眼中的焦距漸漸失焦,“再請下天父天兄,什麽洋鬼子,什麽清妖,都一掃而空,到時候共享天堂富貴,你們怕死,哼,你們都走,朕一個人留下就行!你退下!”天王說完,一揮袖子,就蹣跚地轉過屏風,徑直到後殿去了。

李秀成呆呆地出了金殿,殿外午門處一群軍將們呼啦圍了上來,原本是想著開口問李秀成覲見如何,見到李秀成慘淡的面容,都沉寂了下來,只是一言不發得圍著李秀成,“天京天京,嘿嘿小天堂。”李秀成喃喃自語,兩行清淚忍不住留了下來。

“忠王,天王還是不肯走嗎!再呆在這裏,遲早就是死啊!”

李秀成默默流淚,隨即撥開眾人,掩面奔走,卻跌了一跤,隨即站了起來,重新跑出宮去,眾將心裏黯然,忠王鞍馬嫻熟,今天卻在這天王府平地跌倒,實在是心情激蕩之極了。

李秀成跑出宮門,翻身上馬,卻發現原本戒備森嚴的天王府前圍了一大群人,都是天京城的百姓,大家見到李秀成翻身上馬,連忙一起跪下大哭,“忠王千歲!你可不能丟下我們不管啊!”

“是啊,王爺,天京城可不能沒有你啊,你不在,清妖又要圍攻我們了!”

長街上竟然都是哭聲,李秀成紅著雙眼抱拳行禮,“父老鄉親,切莫這樣,快快起來。”

李秀成鎮守和州、太平郡一帶時候,和州城東南太陽河牛路一帶碼頭,與長江東岸采石磯相對,是當時長江兩岸的一個交通要道。千百年來,這一帶船戶把持碼頭,任情訛索,為害行人,以致“手中空虛”的人,“臨江而嘆”。李秀成來守和州,特地在太陽河牛路碼頭上,樹立一座渡船規條碑,頒布了新的碼頭交通條例,使交通得以暢通無阻。規條碑最後一條規定“凡無錢之人,有緊急事情,務宜飛渡,雖系一人,亦須送去”。

李秀成在蘇南實行了有利於民生的減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蘇州人民在閶門外建漢白玉碑一座,上書“民不能忘”四字,來歌頌太平天國,歌頌李秀成。清軍攻克蘇州後,曾經查問此事,“民以減糧對”。蘇南人民對李秀成是懷著深厚的感情的,有一首唱道:“春天裏百花開,忠王一到宜興來,我伲的嘴巴都笑開。夏天裏來流水長,‘哪有忠王的情義長,我伲看見忠王象見親爹娘。秋天裏來稻子黃,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給忠王當軍糧。冬天裏來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爐旁,說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後來李秀成帶兵從蘇州去救天京的時候,蘇南人民又唱道:‘長江裏水向東流,我伲日夜都發愁。千愁萬愁不愁別,愁你一去不回頭!’可見李秀成得民心如此。

“忠王,你可是‘萬古忠義’啊。”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老淚縱橫,“可不能走啊!”

李秀成心灰意冷,搖搖頭,“老人家,實在不是我想走,我是想著要為國盡忠,為天王報效的,只是這天京……哎,不說也罷了!”李秀成看著街角處一些躲躲閃閃監視自己的人,心灰意冷,如今還未奪取天下,江山不過是坐了一半,這人就是窩裏鬥起來,李秀成搖搖頭,慘然一笑,調轉馬頭,意氣蕭索,就此準備離開。

“忠王忠王!”一個將領擠開人群,朝著準備離去的李秀成大聲喊道,聲音裏全是惶恐之意,“英王被清妖擒住了!”

“什麽!”李秀成不敢置信,“他不是去安徽征糧了嗎?!怎麽會被清妖抓住!”

長街上死一般的寂靜,大家原來沮喪的臉上浮現出了驚恐的表情,那天神一樣的英王,英勇無敵的英王千歲殿下,居然敗了!

“天王旨!”一個拖長了強調的女官拿了一個紅布出來,倨傲得環視四周,“忠王接旨!”

長街上的人再次全部跪下,李秀成翻身下馬,“屬下接旨!”

“把朕哥弟的龍袍賜給忠王胞弟,諸王以下由你打殺!”

李秀成接過那洪秀全的龍袍,嘴角卻是浮現出一絲苦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