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飛騎報捷(二)(第2/3頁)

如意雖不遞,頌聖之詞不可少,所以一到養心殿東暖閣,恭王首先稱賀。母後皇太後自然也有一番嘉慰之詞,然後把原奏發了下來。殿廷之上,不便傳觀,由寶鋆大聲念了一遍,殿中君臣,殿外的侍衛、太監,一個個含著笑容,凝神靜聽。

“十五日李臣典地道告成,十六日午刻發火,沖開二十余丈,當經朱洪章、劉連捷、伍維壽、張詩日、熊登武、陳壽武、蕭孚泗、彭毓橘、蕭慶衍,率各大隊從倒口搶入城內。悍賊數千死護倒口,排列逆眾數萬,舍死抗拒。經朱洪章、劉連捷,從中路大呼沖殺,奮不顧身,鏖戰三時之久,賊乃大潰……”

由於慈禧太後不明白江寧的地勢,於是籍隸江陰的曹毓瑛,作了一番“進講”。他為慈禧太後指陳,曾國荃奏折內所稱的“外城”,就是明朝洪武年間所建的都城。原有十三個城門,本朝封閉其四,剩下正陽、通濟、聚寶、三山、石城、儀鳳、神策、太平、朝陽等九門,用火藥轟開的倒口,是在太平門,正當玄武湖東南。再往東去,就是鐘山,洪軍在此築了兩個石壘,稱為“天保城”、“地保城”。這年二月,曾國荃奪下“天保城”,江寧合圍之勢已成,三月間再奪下“地保城”,則江寧的克復,不過遲早間而已。

“那麽內城呢?”慈禧太後又問。

“內城就是明太祖的紫禁城,本朝改為駐防城,那是不相幹的!外城周圍九十六裏,城基是花崗石,城墻是特制的巨磚,外面再塗上用石灰和江米飯搗成的漿,堅固無比,這一破了外城,江寧就算克復了。”曹毓瑛以他在軍機處多年的經驗,復又指出:“想必就在這一兩天,曾國藩還有奏折來,那時候克復江寧的詳情,就全都知道了。”

“那麽。”慈禧太後問道:“咱們眼前該怎麽辦?”

“當然是先下個嘉慰的上諭。論功行賞,總要等曾國藩把名單開了來,才好擬議。”恭王這樣答奏。

“好!馬上寫旨來看了,讓江寧的折差帶回去。”

於是曹毓瑛先退了出去,擬寫諭旨,除了對曾國荃所部不滿五萬,在兩年的工夫中,將江寧城外的“賊壘”,悉數蕩平,現在復於“炎風烈日之中,死亡枕藉之余”,力克堅城,歸功於曾國藩的調度有方,曾國荃及各將士的踴躍用命,表示建此奇勛,異常欣慰以外,特別許下諾言:“此次立功諸臣將偽城攻破,巨憝就擒,即行漏沛恩施,同膺懋賞。”寫完送進殿去,先交恭王看過,然後呈上禦案,太後一字未動,原文照發。

“還有。”慈禧太後想起一件事,“南邊來的奏報說曾國藩被人稱之為‘曾剃頭’?對民間殺虐過甚,有傷皇帝仁德。”慈禧太後一副冠冕堂皇,“議政王,江南的民心還是要的,掃除發逆自然是不能有婦人之仁,但江寧已破,發逆指日可平,你瞧著,該怎麽辦才好?”

恭親王微微思索,便回道:“下旨各地官兵不得殺俘,不得騷擾地方,若有違旨者,嚴懲不殆。”

“可!”慈禧太後點頭,“江南各地今後要辦洋務工廠,剛開始艱難些,銀錢也不夠,不如就將這些從逆之人充為工人,所以,只要是投降者,一概不殺。”

“喳。”恭親王又問,“那若是洪秀全之子,和偽忠王等人呢?”

“也不得擅自殺戮。”慈禧太後果決地說道,“若是擒住,一概交江忠源收監,這些人,本宮還有大用處。”恭親王領命,又說了一些戶部奏銷的事兒,母後皇太後自然沒有不準的理,這會子她早就按捺不住心裏的激動,翹首期盼得等著江寧的捷報了。

在興奮焦灼的心情中,等到月底,曾國藩的捷報終於到了。出人意料的是,領銜的不是一手料理軍務,主持全般戰局的曾國藩,而是坐鎮長江上遊,因為倚任胡林翼而得克保富貴的協辦大學十湖廣總督官文。曾國荃拼命爭功,而他的長兄則刻意謙讓,這兩兄弟的性情,何以如此大異其趣,一時都不免困惑。

由官曾會銜的奏折中和折差所談,京中知道了當時克復江寧的詳情。自龍膊子掘地道,轟出太平門二十余丈的倒口,是李臣典的倡議,而且就由他在“地保城”與江寧城上,清軍與洪軍炮火互轟、晝夜不絕的苦戰中,加緊開挖。到六月十五,地道完工,隨即填上六百多袋火藥。這天早晨,“忠王”李秀成,還抽調了一批死士,出城猛撲,湘軍幾乎支持不住,功敗垂成。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六,在直射的烈日之下,引發了藥線。事先由曾國荃召集部下諸將,征詢志願,排定沖鋒的序列。原籍貴州黎平的朱洪章打頭陣,第一隊從倒口沖上去,“忠王”李秀成親自領兵攔截,四百多人,全數陣亡。等前仆後繼的第二隊兩千多人,一鼓作氣沖了上去,才算站住腳,於是後隊續上,分成三路,中路猛沖,左右兩路繞城抄襲後路,洪軍始有崩潰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