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同治七年(二)(第2/2頁)

“小山,你安心在山西做著。”恭親王說道,“先歷練著,日後總要換地方的,不過我的意思,還是希望你入京來。”

沈桂芬悚然而驚,頓時激動了起來,原本他的意思是換一個東南省份的位置,免得在山西吹風沙,他內心私下想著,也不敢說想去上海,只是若是換到江南各地,或者是廣東湖北四川都是上佳,沒曾想恭親王的言下之意是要自己入京,入京不是白入京,還是要入軍機!

沈桂芬上一個做的大員位置,是禮部左侍郎,之後因為丁憂回家守孝,這山西巡撫是他起復的第一個差事,論理來說,還遠遠不到入閣的時候,可恭親王也實在是有難處,去年十二月,曹毓瑛已經在軍機處的值房裏頭暈過去好幾次了,太後特旨體恤下臣,讓曹毓瑛不必每次覲見,只呆在值房當差就是,可曹毓瑛十分不肯,掙紮著每次跪在養心殿,自己看了也是不忍,年初三的議事,時間又久了點,若不是賈幀扶了一把,怕是起身都難了,回到府裏,竟然是起身都難了,恭親王想著無法,只能是勒令叫其休養,不許再過問工部之事,軍機處的事情,也叫暫時擱下。只是軍機處少了一個出謀劃策的人,恭親王不免有些著急,李鴻藻乃是清流,賈幀暗昧不清,寶鋆不是謀士,文祥是老臣,自從桂良去世,坐鎮軍機,都不是出謀劃策的人,舊日的沈兆霖原本尚可,奈何在陜甘總督任上遭遇泥石流溘然長逝,如今曹毓瑛病重,恭親王自己知道自家事,這簡拔人入軍機的事兒,是勢在必行了,原本是想要觀察崇厚,奈何如今出了這樣的事兒,失了聖眷,一時間想要入直軍機,怕是不能了,故此恭親王有此一說。

“不過我的意思,如今還不急。”恭親王放下了蓋碗,“如今用兵西北,貿然調動督撫,怕是動搖了軍心,錢糧上更是要有所拖延,這拖延平時也就罷了,大軍在外,一刻也不能耽擱的,左宗棠的意思,也是先吹吹風,讓大家知道有這麽一回事罷了。如今一切戰事為重。”恭親王嚴肅得說道,“戰事若是平定,這接下來才是太平盛世,肅順當年遲遲不能平定洪楊之亂,到了我手裏,千萬不能如此了,不然我有什麽臉面當這個議政王?配蘅,你交代下去,西北軍糧銀子的火耗,按照最低的來辦!”

寶鋆應下,和沈桂芬拜別恭親王,兩個人出了王府,上了寶鋆的紅木西洋馬車,上了馬車,沈桂芬就朝著寶鋆抱拳,“恭喜配蘅公了。”

“這喜從何來?”

“六王爺怕是聽進去要那世襲罔替的王爵之位了。”沈桂芬笑道,“怎麽不是大喜事?”

寶鋆微微困惑,“這你是如何看出來?”

“自古滅國之功,非大勛爵之位不可賞,舊年洪楊之亂平息,還有上一次平白彥虎之戰,還有更早之前的八裏橋,王爺坐鎮中樞,功勞最大,卻封賞極少,別的人封公的封公,督撫的做督撫,王爺不過是大格格封了公主,食雙份親王俸祿,這怎麽說都說不過去。”沈桂芬悠然笑道,“如今王爺秉政多年,洋務之事轟轟烈烈,這大功勞,怎麽不該得一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得了這個位置,與國同休,是世世代代的鐵飯碗,王爺也會給子孫後代打算的,這才叫你要一力應承新疆糧草之事,只要新疆平定,再無戰事,外頭要恭親王世襲罔替的呼聲才是正理了。”

寶鋆摸摸腦袋,沈桂芬又說道,“這王爺世襲罔替,接下去您說,您這個戶部尚書,還能沒封賞?”

寶鋆一拍大腿,喜形於色,“不錯,這事兒要一力辦好,洋務的事兒,分散,說到底也沒什麽可稱道的,可這軍功是實打實的,只要順順利利的平叛,王爺怎麽不得鐵帽子戴著?小山你說的有道理,到底是王爺看中,能進軍機的大才!”

同治七年正月十五,各衙門重新解封上班,皇帝於正陽門外檢閱出征西北的將帥,親自賜酒給新疆總督,禮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總管青海甘肅軍政務的二等伯爵左宗棠,勉勵之,左宗棠感激涕零,發誓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月初,地方督撫十分在意的“左宗棠言輪換督撫折”在軍機和太後的長時間協商之後明發天下,督撫以同治元年為始,任期五年,最多在一個崗位之上任職兩期,不得超過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