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怎定風波(二)(第2/3頁)

兩個人就在這普普通通的客棧裏,指點朝中之人,曾國藩搖頭笑道,“太後一黨,你如何不說?”

“太後雖然朝中有那麽幾個心腹之人,可僅僅是幾個尚書而已。”劉蓉說道,“太後抓新軍的事兒抓得緊,朝中的人,還是要以恭親王為尊。”

“是沒錯,所以太後在借勢而為呢。”曾國藩嘆道,“為何前些日子,無人肯來天津,李鴻藻想來,恭親王也應允,為何太後不準?”

“為何太後不自己下旨親自抓天津搗亂的人?除了自己不好下手之外,還在等什麽?為什麽太後說不放心外頭的大臣,又有人上折子借天津的事兒讓太後繼續垂簾,恭親王和李鴻藻這居然和衷共濟,對著老夫放權到底?為什麽,恭親王會說朝中之事,無須擔心?”曾國藩雖然反問,可心裏卻是一點也不糊塗,顯然是知道了答案,“天津的事兒,大家都以為是小事,直到法蘭西艦隊派了過來,太後又有想繼續垂簾的意思,軍機處難得才有了同心協力的氣象,一定準備快速解決天津的事兒?霞仙,這裏頭的用意很深啊,法蘭西的艦隊,必然不是來交戰的,只不過心憂國民之外,也想著在中國這裏沾點便宜罷了,可誰也不知道洋人是怎麽想的,萬一有道光鹹豐年間的故事,誰還敢說讓太後撤簾子?就靠著從沒親政過的皇帝嗎?恭親王想著太後歸政,李鴻藻等人也盼著太後歸政,這兩下的意思,原本是敵對的人,在天津的事兒上,倒走到一處咯。”曾國藩不愧為人傑,一番事情他分析的八九不離十,“而太後卻認識到了這些,略微焦急些,就把眾人擰成一條心了。”

“那太後到底想不想繼續垂簾呢?”劉蓉十分受用,只是這時候還聽著一頭霧水,不知道朝中是何意。

“天意難測。”曾國藩搖搖頭,“老夫也說不上來,只是,對著恭親王等人給老夫放權的事兒,不加阻攔,又暗的裏給了老夫有關教案之中的首亂之人單子,這裏來說,似乎還是想要解決天津之事的。”曾國藩說道,“朝中的事兒,怎麽樣,我懶得操心,自然有神仙去打架,我只幹好交代的事兒就成,穿我的命令下去,抓人!”

暗室之中,永遠做著私密的勾當,一個腦門油光發亮的胖子朝著炕上拿著一杆煙槍吞雲吐霧的綠色絲綢男子奉承著說道,“馮二爺,您可是這個。”胖子豎起了大拇指,滿臉堆笑,“小的要給您豎大拇哥!就使了那麽幾十個人,就把天津鬧得滿城風雲,巡撫窩在自己的衙門裏頭戰戰兢兢,不敢出來給洋人們撐腰,曾剃頭雖然在南邊那麽牛鼻,到了天津,還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馮二爺駕前,還不算要乖乖的盤起來,馮二爺一發威,這天津城的人,都要對付著曾國藩呢,那老小子,還能和整個天津城對著幹不成?馮二爺,也就是在如今的太平盛世,要是到了三國,那也是臥龍鳳雛一樣的人物呀。談笑間,灰飛煙滅!”

馮二爺在坑上吐了一口青煙,懶洋洋地笑道,顯然,胖子的這番話,讓他十分受用,邊上的幾個人抽著水煙,也頗為贊同此話,“罷了,我還能是什麽臥龍呢。別糟踐我了,我呀,在王爺駕前好好當差,把天津的差事都辦好咯,讓洋人們不要在天津太得意就是。還是洋人們自己作孽,太得意忘形,我只是略施小計。”他吃吃的笑了起來,“這火藥桶就爆了出來了。”

“還是二哥厲害,到底是鐵帽子王府裏當差的,我們給二哥提鞋也不配。”邊上有個人笑道,“天津的出息都讓洋人占了,咱們就拿著田租這點玩意,京裏的主子們早就不耐煩了。”其實他們也是眼紅,上有命令,更是肆無忌憚的發動了起來。

馮二爺點點頭,“這些羊羔巴子的,當年我們老王爺在關外廝殺入關的時候,這些都還是包衣奴才,到了如今,好麽,麻雀飛上天,倒是要在鳳凰頭上拉屎拉尿了!以為有了軍功,或者入了洋務的股,就能得瑟,我告訴你們,不能夠,啊,攀上了鬼子六和宮裏頭太後的高枝,沒有我們主子爺的答應,想著要升官發財?做夢去吧。”

“二哥說的是,大清朝這麽多年過去了,還沒聽說過,這八旗親貴,如今凋落成這幅模樣的。”邊上一個人又在應和,“同治爺登基起來,對著洋人,對著那些大頭兵是真大方,海一樣的銀子撒了出去,一點也不心疼,對著咱們這些主子們,倒是一日比一日小氣,除了俸祿,年下的節禮也越發少了,天津的官道和鐵路,占了咱們那麽多良田,給的補償銀子還不夠我喝一頓花酒的,你說,這夠什麽?”

“所以啊,咱們這不是來給主子爺出氣了嗎?”馮二爺安撫了一下那個越說越激動的人,“咱們這幾家,在朝中都是響當當的人家,幹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不是手到擒來?天津的事兒,咱們有個主意,要把洋人弄怕了。沒有咱們他就做不成生意,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