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怎定風波(四)(第2/2頁)

“王爺切勿動怒,這只是下官私心所想罷了,不管太後的事兒。”王愷運繼續說道,態度風淡雲輕,恭親王見到王愷運隨意的樣子,隨即也不動聲色的看著王愷運說什麽,“王爺身處周公之位,有周公之才,卻無周公之斷啊。昔日周公攝政,正如王爺如今當著議政王一般,周公行事,果決明斷,誅殺管蔡二叔,平定武庚之亂,又分封衛宋等國,布武天下,外夷臣服,內賓袖手,這才為周家天下賺來八百年基業,如今宗室有人心懷叵測,王爺身為宗人令,處置他們乃是題中之應有之意,怎麽,臨了,王爺反而猶豫不決呢?須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那按照你的意思,涉及的這幾家,都該怎麽處置啊。”恭親王知道了王愷運的來意,反倒不慌了,袖著手看著王愷運,“素聞王大人你有諸葛之才,今日有緣,倒是想要討教一二了。”

“王爺心裏有數的緊,何必來問下官呢,下官就不班門弄斧了。”王愷運微微低頭,笑著說道。

“只是有一樣事兒,下官不得不提醒王爺。”王愷運就站在茂密的合歡樹下侃侃而談,“天津之事,事關洋人的行止,也關乎洋務大事,眼前最緊要的,還是關乎,皇帝能不能順利親政,若是時局不穩,自然要找識途老馬來主持,王爺你說下官說的有沒有道理?”

王愷運一拱手,“王爺想明白就是,若是過分愛惜羽翼,珍惜自己的名聲,於政事是無益的呀,為政者,豈有不得罪人的道理,如今這些人的把柄被王爺捏在手裏,發落了他們名正言順,料想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麽。”

“太後為何不出手懲治呢?”

“太後是很想出手了,她最厭惡這些上不了台面的招數,還把洋人牽扯進來,若不是,看在他們家的位置,老早也就打發了,只是若出手,只怕這皇帝親政越要等到猴年馬月了,太後的意思,若是王爺您出面做個惡人,她也就安安心心撤了簾子,回後宮休養,若是王爺要當個慈眉善目的菩薩,她老人家也只好做個白臉罷了。”王愷運繼續說道,“太後的意思,就是如此,若是順順當當的解決好此事,她也能安心退下來。”

王愷運已經走遠,而恭親王輕松之余,不免有些疑惑,太後真的準備撤簾了?

王愷運施施然的出了圓明園,在大宮門左轉,就到了升平署,王愷運也不理會路上遇到的供奉、太監等人,徑直進了一間抱廈,裏頭的高心夔正伏在案上看著新一期的大清日報,從第一版看到最後一版,仔細的翻閱完畢,這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交代地下的蘇拉,“拿去刊印吧。”

高心夔扭了扭脖子,這才見到坐在一邊的王愷運,王愷運有滋有味的自顧自喝著茶,高心夔笑道,“壬秋兄,今個的頭版你瞧如何?”說完遞給了樣刊,王愷運一看,頭版自然是曾國藩查處天津教案始末,這個案件已經定下了基調,如今這些冠冕文章而已,不過來龍去脈,說的清清楚楚,第二版是“西洋宗教考”,系統闡述了基督教的來歷和傳教方式,第三版是采訪靜海堂神父,以及育嬰堂修女的內容,之後都是針對天津局勢而打造了一系列文章,王愷運粗粗看完,點點頭,“如今一來,天津的事兒,就妥當了。”

“只是法國人的軍艦還在繼續北上。”

王愷運冷笑一聲,“他們不敢越過山東,伯足,你信嗎?倉促之間,只不過是想著敲竹杠罷了,說不定恭親王那裏決定讓赫德去職,換上一個法國人,我估摸著法國人就要退兵了。再說,咱們也不是沒有水師,難不成,北洋水師擺在那裏吃幹飯的嗎?”

“北洋水師畢竟成立沒幾年。”高心夔擔憂地說道,“對上法國人,只怕還不夠。”

“這練兵,總是要見血的,若是不見血,一味躲在港口裏,自己練來練去,只怕會要走火入魔,如此以來,怎麽拱衛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