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海不揚波(二)(第2/3頁)

邊上一個人嘖嘖稱奇,“這若是南北鐵路都通了,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難怪,京中紛紛傳聞,浙江最大的富商,號稱蠶神的胡大老板,也親自上京,來參這保定鐵路的股份,馬爺,您說這些商人的鼻子可真靈!”

“不靈,他能被人稱作蠶神?”馬爺悠悠說道,“江浙一帶的絲綢賣給外國人的生意,十之八九都是他操辦的,說是富可敵國,半分不假。”

“這位蠶神,發家的歷史,可是不一般呢。”王老爺賣著南貨,知道一些南邊的故事,於是賣弄了起來,“昔日只是一位店鋪裏頭學徒工,自己抓住了機會,做了一番事業出來,當然不能和現在比,只不過是小有成就,只是他慧眼識英雄,如今起居八座威風赫赫的浙江撫台,昔日窘迫的緊,無錢進京選官,胡老板還是學徒的時候,兩人相熟,他就敢傾囊相助,痛快的給了幾百兩銀子供王撫台入京,也是王撫台時來運轉,幾年之間就從知府一路到了參議、布政使,又到了浙江巡撫,古人不是說了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王大人得了勢,哪有不回報的道理,這才一步步的發達了起來。”

“這倒也不完全是王撫台的提攜。”馬爺在報社供稿,知道內裏的東西,“這位財神爺也是自己爭氣,昔日平叛長毛,他一力供應大軍糧草,不僅免了王撫台的後顧之憂,就連左督大人也是十分賞識,他又隨左督出征新疆,湊辦後勤糧草,亦是功勞了得,這人哪,有了機遇,更是要看自身修行了,這樣幾樁大事辦下來,誰不知道,這胡老板手段了得,辦事利落,且不欺負人,這樣子,名聲一下子打開來了。”

“所以這財神爺看中了鐵路的門道,這才來了京師?”那個王老板嘖嘖稱奇,“真是了不得。”

幾個人正在談笑間,街面上大嘩,店小二趁著掌櫃的不注意,溜了出去打聽,不多會,一臉興奮的跑了進來,“皇太後她老人家回國了!”

“是嗎?那可是大喜事。”

“這且不說。”店小二興高采烈,“還有更厲害的。”掌櫃的也放下了算盤,豎起耳朵看過來,“北洋水師去台灣了!”

“琉球之事,如何處置?”皇帝不悅的把折子放在了禦案之上,發出了一聲啪的聲音,陳勝文擡起頭看了一眼,隨即垂下了頭,袖著手不說話,“禮部查了查舊年的朝貢,琉球在先帝的時候還有進貢,之後受薩摩藩騷擾,不能北上,雖然這琉球不事朝貢,可商貿往來不絕,更有學子入京學習。今日這求救折子上來了,朕聽說,琉球王宮大門朝西,以示仰慕中華,這樣的屬國,焉能讓日本人侵略了去。”

恭親王依舊站在地上,皇帝坐著,其余的大臣跪在地上,只有他一個人孤零零的站著,似乎是如此的與眾不同,皇帝繼續說道,“先前還不知道,原來就在去年,琉球使者派人去日本,居然被日本國王扣住,強行封為藩王,將琉球王室列入華族,這麽一來,琉球成了中日兩朝共同的屬國,這如何使得!哼,這麽大的事情,朕才知道,軍機處都是睜眼瞎子!”

眾臣又是連忙俯下,“請皇上恕罪。”寶鋆心裏暗暗嘀咕,報紙的事兒,如今是越來越難控制了,京師還好,上海的《申報》將琉球的事兒,從頭到尾說的清清楚楚,不僅是軍機處,就連茶館裏的茶客都能說的四五六出來。這事兒,自己要和禮部打個招呼,升平署那裏,不能再這樣沒人管著了。

皇帝最近火氣大的很,不過這也不怪他,之前的風波如此之大,自己就連火氣都不能發作了嗎?“議政王,你說,這事兒該怎麽辦?”

“臣以為,如今先暫時顧及不到琉球。”恭親王說道,“前日浙閩來報,日本人的艦隊已經到了台灣。”

“大膽。”皇帝一聽火氣又大了起來,“台灣乃是中國之地,日本人豈能如此隨意進出!江忠源,你怎麽說?”

“日本人很是看重台灣,外界有傳聞,雲日本有征伐中國之策,分南北兩路,其南路之途,就以台灣為跳板,虎視江南。”江忠源說道,他是兵部尚書,商談這事是必然要在的。

“南路,難不成還有北路?”皇帝問道。

“是,北路就是兼並朝鮮。”江忠源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說,“進而吞並東北三省。”

“好啊好。”同治皇帝怒極反笑,拍拍手掌,“日本人好大的胃口,不僅台灣,就連東北的龍興之地也看上了,且不說東北,台灣乃是聖祖皇帝打下來的,如何也不能丟棄,所以,江忠源你的意思是,要先保住台灣嗎?”

“是,北洋水師已經出動了三艘軍艦,前往上海整修,以防日本人在台灣有所越界。”恭親王接話說道,“恰好日本內務省大久保利通來京協商琉球之事,總理衙門已經照會於他,對日本軍艦進入台灣海域之事表示抗議,要求立刻離開。大久保利通辯稱薩摩藩士民被風吹到台灣,被台灣土人屠殺,如今又來交涉。皇上,薩摩藩對著琉球垂涎久矣,早在前明,就侵略琉球,掠去琉球國歷代先主牌位,逼得中山王俯首稱臣。如今日本軍艦出動,擺明了就是要納琉球於腹中,只是驚懼中華天朝之國力,所以故來協商要和中國共管琉球,臣等以為,如今局面和平來之不易,因趁此機會來好生發展,不可因為一琉球小國,鬧得不可開交,如今應該忍耐為上,等到來日國力昌盛了,些許日本國,自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