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海不揚波(三)(第2/3頁)

……

“匡謬!”李鴻藻在書房裏拍了桌子,氣的滿臉都是不悅之色,他轉過頭吩咐家人準備轎子,又對著徐桐說道,“蔭軒兄,今日就不能奉陪了,我要進園子去。”

“蘭蓀,這這這。”徐桐也慌亂了起來,“北洋水師到底還是不是朝廷的水師,怎麽中樞的鈞旨,對他彭雪琴就沒有用?”

“北洋是朝廷的水師,更是太後的。”李鴻藻淡然說道,雙手籠在袖子裏微微發抖,他是清流之中難得的主戰派,但是他也十分惱怒,李鴻藻最重視法度的,雖然也不贊成恭親王的妥協之策,但是這是軍機一起定下來的,不容許任何人變更,太後如此發號施令,到底軍機處還是不是中樞,皇帝到底是不是皇帝!“彭雪琴不敢如此。”

“要我說,這水師撤了也罷。”徐桐氣沖沖地說道,“才幾年,之前在蘇祿國和洋人們對上,如今又在琉球,要和日本人對上了,這若是朝廷下的命令,我也就不說什麽了,可您瞧,這都是自行其是!跋扈至此,這幾十年,差不多只有勝保可以相比!我以前就說過,這水師浮於海上,天高皇帝遠,猶如國中之國,將來若是有不臣之心,如何了得?千萬都是不能大辦的呀。”

李鴻藻聽著徐桐的牢騷話十分煩躁,但是也不好說什麽,相比較之下,坐在一旁的翁同龢就安靜了許多,翁同龢撚須沉思一番,趁著徐桐喘氣的時候,問李鴻藻,“北洋水師行止到底是如何?”

“彭雪琴還沒有上奏報。”李鴻藻說道,“是台灣道的電報,說是昨日,北洋水師經過雞籠,往東北方向駛去。”

“東北方向,就是琉球了。”翁同龢說道,“蘭翁入勤政殿,聖上垂問,您預備著說什麽?”

“自然是彈劾彭玉麟!”徐桐搶先說道。

李鴻藻點點頭,見到翁同龢含笑不語,問道,“叔平,你的意思是?”

“北洋水師到底去東北方向做什麽,如今還是未知之數,蘭翁還是莫輕舉妄動才好。”翁同龢說道,“且我有一事不明,望蘭翁解惑。”

“在我這裏,叔平但請直說。”李鴻藻說道,“開誠布公就是。”

“皇上新親政,自然是意氣風發,要幹出一番事業的,不然也不會準了崇綺的意見,要改革八旗,雖然遭受挫折,可這心,還是火熱的,近來天意讀書讀到漢書,都為陳湯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擊節再三贊嘆不已,如今彭玉麟這樣一下子,且不說是不是和日本人開戰了,帝心必然大悅,這時候,說什麽反對的話,怕是皇上都不會聽的,若為帝心計,蘭翁還是不要彈劾彭玉麟才好。”

“這。”李鴻藻猶豫了起來,徐桐也猛點頭,翁同龢繼續說道,“恭親王等人力主慎重,皇上原本就是不悅,彭玉麟不管如何,這樣的姿態必然是遭受恭親王斥責的,蘭翁只要聲援一二,甚至不要發表自己的意思,這皇上就會知道老老大人的態度,這一下比較,就知道親疏了,何況老大人不是也一直主戰的嗎。”

“叔平說的有理。”李鴻藻嘆道,“上次那事兒,原本是極好的機會,可惜皇上聖心急了些,畫虎不成反類犬,不過且不急,叔平你丁憂回來,咱們好好商量,且看日後。”

李鴻藻到了內室穿了官袍,走了出去,兩個客人還在,說了幾句話,管家來報,“承恩公來了,在花廳候著老爺。”

“哪位承恩公?”如今的承恩公是國朝歷史上承恩公最多的時候,倒不是皇帝立了許多皇後,只是這太後的父親加上皇後父親,就不少了,第一位自然是慈禧太後的父親,鴻臚寺卿惠征,第二位是慈安太後的父親,交通部尚書穆揚阿,第三位是禦前大臣,東閣大學士塞尚阿,因為他是如今皇後的祖父,女兒又是皇帝的珣嬪,三朝的老臣,太後為壯後族門楣,特意加恩封了承恩公,第四位就是皇後的父親,第一位八旗出身的狀元,蒙古族承恩公崇綺。

時諺有雲“同治朝八大怪”其中就有一條:“承恩公,滿地走。”

“是禮部員外郎崇綺大人。”

“他來做什麽。”李鴻藻微微皺眉,“鬧出這麽大的風波,自己沒了顏面不說,還讓皇上丟了臉面,實在是毛躁。我不願意見他,你告訴他,就說老夫要當差去了。”

管家應了聲是,準備走開,卻被翁同龢叫住,“誒,且慢,蘭翁,這位承恩公原本就是八旗出身,又是咱們清流之中,有著勛貴身份的人物,您可不能等閑待之啊。他的一片心思,雖然魯莽,做的還是與國有益的事兒,咱們正道之人,凡事問心無愧,就是君子也。”

“你也說的有理,那咱們一起去見,我略微說幾句話,就要進園子,就勞煩叔平和蔭軒兄一起代我招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