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戮力同心(二)(第2/3頁)

大喇嘛北上雖然未有什麽實際性的戰鬥,但是所到之處,諸部的膽子都大了許多,盡數驅逐俄羅斯派駐的官員,人人只聽承化寺喇嘛的佛旨。這裏差不多就形成了權利的真空,日後可想而見,中國人的官員派駐過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浩罕國的行事和俄羅斯國內的預測十分接近,所謂的練軍在遭受了幾次失敗之後,就龜縮在安集延三城,不再往西尋求領土需求,只是和其余兩個汗國聯合了起來,布哈拉汗國等對著俄羅斯人陽奉陰違,只是還不敢公開反抗而已,這個結果讓朱格列夫十分郁悶,但是,另外的好消息,讓他喜出望外了。

“前線奏報,諸部聯盟順著色楞格河北上,肅清北海南岸之諸多集市,只是久圍北海第一重鎮烏蘭烏德不下,此地是俄羅斯人用凍土和巖石花費十數年修建而成的,輕易攻克不了。”

“攻克不下?”同治皇帝淡然說道,“諸部出蒙古不過一月有余,就已經有如此的成效,實屬不易,別的不能過多苛求。”

恭親王不以為然,“皇上,若是只有這蒙古諸部出馬,咱們也不計較什麽,只需打亂俄羅斯人的部署就已經足夠,可楊嶽斌率領科布多、烏梁海各地總兵都已經陸續到了北疆,十天之前,十二鎮開拔北上的人,也已經和大部隊會合,伯彥訥謨祜在庫倫壓陣,官道上連綿不斷的物資運到北邊,這樣的大陣勢,雖然明面上似乎還不如新疆那裏左宗棠親自出馬,但內裏實在是差不多傾其所有了。”恭親王說道,“如今進展稍微慢了些,若是再拖延下去,倒是叫俄羅斯人見了笑話,以為中國無強兵。”

“這笑話倒也罷了,最緊要的是已經是五月份了,北疆入秋早,大約在八月底就已經入秋,且秋日就已風寒地凍,更別說冬日之地,蒙古諸部都要南下越冬,更不用說不擅寒冷的諸總兵將士了,遲早在八月底,必須要將北海以南之土盡數攻占,並將俄羅斯之軍事設施一概摧毀,如此才能避免俄羅斯人明年卷土重來。”

皇帝點點頭,“戰績來說,西北新疆的局勢,倒是比北邊的好,這是為何,難不成俄羅斯人的精銳都在此處?”

塞尚阿有些猶豫,又有些惱火的樣子,“理藩院派出的人回報說,因為和俄羅斯交易頻繁,很多部族的人和俄羅斯人親密,對朝廷的命令不以為然,甚至有人陽奉陰違。”皇帝的眉毛樹了起來,塞尚阿連忙說道,“理藩院已經下了命令,革了這些心懷他想的爵位,或者是減少草場分與其他部落,作為懲戒。”

“多年未有戰事,北邊的確是已經和俄羅斯人聯系的頗為緊密。”恭親王說道,“此外西伯利亞十分偏僻,不及土耳其斯坦總督府要三面為戰,他可把大軍盡數開拔北海,和中國征戰,不虞無後路之憂,所以可以守住烏蘭烏德。”

“那接下去準備如何?”

“還是以掃蕩各地,肅清軍事設施為主。”恭親王說道,“烏梁海總兵從自己的轄區北上,目的地是厄爾口城,此城和烏蘭烏德隔著北海相望,也是十分緊要,到時候圍點打援,胡,或者是兩面開花,都可順勢而變,諸部讓其自由出擊,所得草場經過登記之後,盡數各部自己所有。”

“俄羅斯人是什麽態度?”皇帝問道,他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也和我們一般,朝廷不說話,下頭的人自己動手嗎?”

說起來,同治十三年這次中俄發生的軍事糾紛,十分的吊詭,不僅是大清沒有宣戰,而且俄羅斯也是如此,似乎俄土戰爭占據了英武的沙皇大部分的時間,而國內此起彼伏變成農民的農奴暴動,讓他無暇東顧,只有俄羅斯的外交部和總理衙門不停的打嘴仗,兩國的交往還是在繼續,就連兩國的大使也依舊在中俄大使館裏當差,沒有被驅逐出境,這不得不讓恭親王覺得十分幸運,從來沒有見俄羅斯人如此忍氣吞聲過。不過他也知道,這樣的幸運不是什麽時候都有的,必須抓緊時間。

“微臣以為,應速速下旨,命各鎮總兵立刻出擊,不求要占領多少城池,而是要消滅俄羅斯人在此地的兵力,為日後蒙古諸部漸漸蠶食北海之地打好基礎,故此不宜久拖,咱們是去到他國,百余年來未有之例子,且經驗不夠,如今軍勢稍強,若是有了挫折,怕是這士氣下去的也快。”

“好,用電報發出去,現在是五月份了,再辛苦幾個月,等到秋涼就回京,不過這之前,朕要見到北海四周見不到一個俄羅斯人。”同治皇帝笑道,“除了北海之外,草場土地盡數賜給一同出兵出力的各部,也算是他們的酬勞。”

“是。”

“還有承化寺大喇嘛和白蓮教的功勞,也要厚賞。”皇帝下旨,“兵部說要各鎮總兵提督派遣各省鎮精英前往漠北觀察,一並準了,並可攜帶不多於五百人的士兵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