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開邊興兵(四)(第2/3頁)

“歷朝歷代都有此例。”沈桂芬說道,“誇耀武力,凝聚軍心,借此歸政於上,別的倒是不擔心,只是擔心……”

“擔心宮裏頭!”寶鋆接著話頭繼續說道,“王爺是必然要留在京中主持政事的,可皇上擺明了不高興王爺當差,留給王爺監國的意思是半點也沒有,那皇上出去了,朝中該讓誰留守?咱們皇上可是沒太子,也沒有兄弟的。”

“我們是怕儲秀宮那位又要伸出手來了。”沈桂芬悄悄地說道,“那不然,這養心殿,又要多一位主子了。”

“養心殿只能有一個主子。”恭親王淡然說道,他對著儲秀宮的感覺一直很復雜,“皇上也不會讓皇太後再出來垂簾了,這是肯定的,說到底,我們都是聽命做事當差的,可這批折子的人不一樣,各人的心思就是不一樣了。我們瞎操什麽心。”

“也有道理。”沈桂芬撫掌說道,“如今就看著北邊的戰局如何了。”

“軍機處明日就會下令,命榮祿為十二鎮主帥,率領大軍前往庫倫。”恭親王說道,“既然決定做了,那就必然要做好!”

恭親王似乎已經厭煩了皇帝對著他很不爽態度,凡事挑刺,臉色也不太好看,自己出於公心要平穩些處置,有什麽問題呢?但是皇帝一力堅持,別的人也十分支持,特別是在叫大起極為聒噪的詹事科道官,都附和著翁同龢的說話,和董元醇一唱一和,局面一下子就朝著皇帝希望的方向去了,董元醇麽,不用說,經過今天這麽一次,大家都知道此人雄辯絕倫,堪比古之蘇秦張儀,凡種種困難和矛盾,都被他一言而決,太後的親信,又入了皇帝的青眼,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寶鋆問恭親王為何不阻止,自己怎麽阻止,皇帝實在是太精明了,不是親征,卻勝似親征。

“別的倒是罷了。”沈桂芬默默回想今日的所見所聞,“董元醇是太後的人,怎麽會附和起皇上的話來,難道,皇上和太後一起定下這件事了?”

“錯不了。”寶鋆說道,“小山,內宮早就是混元一體了,自從太後說不用大操辦千秋節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咱們軍機的權柄,全在宮裏頭願意給多少。”寶鋆清楚的明白,軍機處只不過類似皇帝的師爺而已,皇帝怠政,師爺管的事兒多,皇帝精明能幹,師爺也就是打打雜,“宮裏頭大約是沒有和咱們鬥的意思,但是咱們也不能當做傻子啊。”

沈桂芬點頭,“扈從的大臣原本是該有軍機處的,王爺意屬誰前往?”

“要我說咱們一個都別去。”寶鋆冷哼一聲,說道,“反正皇上不聽咱們的,何必去杵在跟前礙眼,咱們留著京中清凈清凈當差辦事兒最好了,要我說,李保定去最好,是皇帝的師傅,能勸得住皇帝,還有,也讓這樣的道德君子見見戰場的血腥,不要說什麽話都輕飄飄的,不食人間煙火。”

沈桂芬微微一笑,“配蘅公說的倒也是在理的。他們鬧他們的,咱們幹自己個的。”

“咱們要有人去。”恭親王搖搖頭,“配蘅你這說的是氣話,北邊的事兒也重要,李鴻藻是不會去的,塞尚阿年紀也大了,兩個湖南人身子都不好,想來想去,總是咱們幾個,文祥年紀大了,就是你們兩個,或者學勤。”

寶鋆連忙擺手,“我這裏戶部一攤子事兒,那裏走得開,讓小山去就成了。”寶鋆推薦沈桂芬,“他足智多謀,去北邊不會亂了套!”

沈桂芬苦笑,不過他也知道大約是自己去的,當仁不讓,“就聽王爺的。”

“別的事兒都不用管,你跟著皇上就是,我怕皇上一時興起,要北上去北海,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你好歹一定要勸住。”恭親王還是很識大體的,“土木堡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

七月八日,榮祿為主帥,武雲迪為副帥率兵從德勝門前往庫倫為皇帝的圍獵做好準備,當然了,這是台面上的理由,其實包括越來越歇斯底裏的俄羅斯大使朱格列夫,誰都明白,中國人是鐵了心要搞一把大的了。

“完了完了。”朱格列夫雙眼發直,不用看德勝門軍容十分整齊肅殺之氣彌漫的軍隊,他也知道北海的局勢是無法挽回了,兩座城池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這些該死的,該死的侏儒!”朱格列夫跳著腳大罵,“為什麽要出在黑龍江入海口鬧出事情的愚蠢問題來!”他已經忘記了當初是他自己同意發動這些的小摩擦想讓中國人袖手的,這種小摩擦在二十年之前大約是會讓中國人驚恐失策的,但是換到了現在,只能說是不新鮮的招數了,反而類似火上澆油,越發讓火燃的厲害了。

京師大學堂學子在七月十日縱火企圖焚燒俄羅斯大使館未遂,為首的幾個學子被警察署抓獲,時人紛紛前往大牢探望學子,一時間這幾個人被視為民族英雄。朱格列夫幾次三番接受到國內的訓斥,說國內的特使已經從聖彼得堡出發,前往中國,在這之前一定要安撫好中國,不能讓北邊的局勢再惡化下去,為將來的談判做好準備,朱格列夫再三想和總理衙門交涉,卻被告知,主管對外事務的總理衙門大臣沈桂芬這些日子不得空,準備扈從伴駕,只是打發了幾個章京應付過去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