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白馬過隙(一)(第2/3頁)

“……環境一美,人心安定,這又是一善也……本報奉勸日本國大使,還是老老實實幹好自己的差事較好,我天朝上國富有四海,無所不有,花一些銀錢在讓臣民幸福之上,九牛一毛也。”最後還加了一句,諷刺日本國,“日本國彈丸之地,小國寡民,何須如此費力建設海軍,舊年聽聞舉國之力要購買軍艦,還需國民捐獻?”

“更是讓少女持賤業為國籌集銀錢,實在是堪憐,若是日本國天皇能夠體諒民心,體察民意,想必也不會有此慘事。”

一文倒是也深入淺出的說明了為何要這麽做的道理,經濟之道說的透徹,一時之間洛陽紙貴,許多輕薄無賴,倒是對著文中最後一段最是感興趣,“操持賤業”那不就是青樓嗎?“嘿,要我說,這些日本女子可真是為國盡忠啊,居然到了這份上了,只可惜這北京城還沒有日本女人的館子,若是有,咱們去光顧她們的聲音,憐惜憐惜,豈不是美哉?”

“這可是給日本人造軍艦的錢。”邊上的人笑罵道,“你到時候提著褲腰帶就走了,回頭,警察署就要把你抓進去,告你一個裏通外國,資敵!”

“蝦!東洋小鬼子算什麽敵人呢?那破地方,還敢對著咱們中國呲牙?不滅他丫的,我就不算是八旗的好漢!”說話的人十分不屑,一群人哄堂大笑,“等到你出馬,那就太遲了。”

“那就不用我出馬,北洋水師的大鐵船。”那個人比了個手勢,“開過去,日本人還敢放肆,滅了丫的!”

一群人邊揮著鐵鍬在前門大街外植樹,鋪路,邊瞎扯淡,一個三十多歲年紀的男子,帶著六合帽,穿著坎肩,拿著一張報紙,急匆匆越過眾人,到了一處茶館,這裏的茶館原本只有一層,五年前翻修了一番,造成了三樓的小洋房,說是小洋房,但是都用的中國的飛檐鬥拱,只是把木頭換成了洋灰和鐵鋼筋,墻壁也換成了燒成的石磚,十分結實,原本許多人見到這樣西洋的物件,都不願意再來喝茶,掌櫃的親自來請,拍著胸脯說和以前一模一樣絕對沒有洋鬼子的東西,這才又把生意收羅了起來。

祥福茶館裏頭一切如舊,只是三樓的小洋房較之以前,寬敞明亮了許多,玻璃窗戶透明潔凈,中堂三樓到天花板上,來人匆匆忙忙進來,除了夥計,沒有人和他打招呼,這時候人都看著中庭的位置,就連三層樓上的人也探出了樓,津津有味的看著下面。

“祖宗制度至詳明,百載余黎樂太平,奸王無故起紛亂,自有賢臣大保國。”說書人搖頭晃腦的說了一首定場詩,“各位看官,學生今日要說的就是《大保國》!”

“且說那一日,西聖因為思念先帝爺,玉體不甚染了風寒,正在垂危之中,誰曾想奸王作惡,居然糾集了不軌之徒,帶著五鬼行搬運之術,打破了圓明園歷代先王和白蓮教仙師布下的結界,直奔田字房,嘉順皇後十分貞烈,攔住了叛逆,眼神犀利,喝道,國朝未曾虧待爾等,為何擅自敢如此!奸王不停,只一下。”說書先生雙手作勢一推,“就把皇後娘娘推倒在地了,哎,可憐啊,皇後娘娘的皇子就這樣被推得流產了!”

大家紛紛唏噓不已,“世人都以為,這太監,無非是無根之物,算不得什麽忠烈之士,我告訴各位,大錯特錯!”說書人講了一通唐五福和宮女安茜的故事,精彩紛呈,扣人心弦,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說到最後安茜咬下了奸王的耳朵時候,大家紛紛鼓掌哄堂叫好,“正是:起逆心奸王欲弑君,思忠義宮人捐殘軀!”

“好,好好!”

小二拿著托盤轉了一圈,托盤上都是銅板,還有不少銀元,只是沒有碎銀子,如今市面上禁止流通碎銀子,雖然私底下大家都在用,只是不能當面拿出來,免得犯了忌諱,說書人有了收入,越發有了精神,他咳嗽一聲,也不說“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徑直說了下去,“各位看官,且說這一幹忠貞之士把西聖送出了圓明園,藏在了西郊的一處農戶家中,西聖鳳體違和,病的人事不知,如何了得?沒得法子,這會如何是好?恰好。”那個說書人把驚堂木一拍,“議政王來了!”

“議政王風流倜儻,又是忠心為國的,知道奸王作亂,於是就把這富貴榮華都拋卻了,一心只是為了太後的安全,悄悄換了衣服,白龍魚服,在西郊一人一馬細細的尋了起來,所幸天命垂憐!終於給議政王找到了!西聖十分感動,這終於有了一位真心為自己的人來了!兩個人就趁著月色……”那個說書人越說越來勁,大家聽著也是越來越眉飛色舞的樣子,茶館內寂靜一片,不妨有人在邊上突然咳嗽了一聲,說書人擡起了頭,看見了那個假意咳嗽的人,不免聲調就低了下來,身子也軟綿綿了下來,陪著笑臉,“三爺,您怎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