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改弦更張(一)(第2/3頁)

“都已經到了。”王愷運接話說道,“就在養心門內候著。”

“叫進來!”慈禧太後下定決心要給恭親王一個教訓,不僅是為了恭親王無禮犯上,更是為了這麽多年隱隱可以引為知己的恭親王,居然懷疑自己,憤怒惱火生氣委屈傷心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她這個時候分外的難以自持,她再也不看恭親王一眼,徑直上了寶座,轉過身子,端坐下來,看著殿外飛舞的大雪,“王愷運候在這裏!”

所有禦前大臣和軍機大臣盡數到齊,除了一個在湖南老家過年的左宗棠,其余的人都到了,醇親王如今謹小慎微,最是謹慎,進到殿來,見到慈禧太後的臉色不對勁,額頭上還有一些血跡,恭親王面對著慈禧太後站著,也不彎腰行禮,就知道今日必然有大風波出現了。

果不其然,等到群臣行禮完畢,慈禧太後就開口了:“恭親王狂悖無禮,目無君上,現在禦前大臣和軍機大臣都在,如何處置,你們說句話吧!”

滿殿之人均是大驚,眾人都聽說了北寧大敗的事情,想著今日突然叫起,也必然是為了處置這個事情,寶鋆幾個和恭親王親近的人,這個時候卻還不知道恭親王福晉已經離世的事情,但是歸根結底,大家都不會以為這是要來商議處置恭親王!

如今軍機之中,排名第二的左宗棠在湖南,第三的寶鋆算是次輔,寶鋆是恭親王的急先鋒,這個時候也知道不應該當出頭鳥,但是凡是黨屬之人,不問緣由,總是不妥當的,他微微鞠躬,“西聖恕罪,這事兒從何說起啊?議政王素有大功,忠心為國,絕不是欺君犯上之輩,請太後明鑒。”

這一番話是硬著頭皮說的,果不其然,太後冷笑連連,“絕不是欺君犯上之輩?說的正是輕巧!你們擡起頭來!”

禦前大臣和軍機大臣這才都擡起頭來,看到了素來最是威儀的太後左臉紅腫,額頭上流下來了一絲血跡,太後的眼中隱隱有了水汽,“恭親王大逆不道,不僅咆哮養心殿,更是揮掌將我打翻在地。”她忍不住眼中流下來了兩行清淚,“這樣的人。”慈禧太後哽咽地說道,“若還是忠心為國,絕不是欺君犯上之輩?只怕這天下人盡數都是忠臣了!”

大家連忙跪了下來,“太後息怒。”

寶鋆心裏連連叫苦,恭親王怎麽這點人臣之禮都不顧及了?歷朝歷代可有這樣對君上動手的大臣嗎?他悄然擡起頭看著如青松一般站著筆直的恭親王,恭親王緊緊的抿住嘴,雙眼通紅,眼神放空,絲毫不以為殿上的形式而有所動容,“這。”寶鋆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說話,慈禧太後這麽說,恭親王沒有反駁,這件事只怕是真的!

“李師傅,你是三朝元老,兩朝帝師,最懂禮數,恭親王要怎麽處置。”慈禧太後斷斷續續的抽泣了一會,收住了淚滴,朱執義遞上了手絹子,慈禧太後哭了一會,拭了拭眼淚,開始點名了。

李鴻藻急切之間也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他素來沒有急智,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說什麽是好,定了定神,斟酌了語句,“恭親王乃是議政王,總領朝政,臣以為,不能輕易責罰之,若有罪,請太後看在他往日的功勞上,以加寬宥。”

翁同龢跪在邊上,心裏在默默為李鴻藻的話語叫好,這個時候不用自己落井下石,只要反復稱恭親王有大功,不能輕易貶斥,那麽太後就會越來越懷疑恭親王的用心!

景廉等人一齊俯下身子,“請太後恕議政王之罪。”

“看來軍機處都是一條心啊!”兩個人想的倒是差了,聽到了大家的山呼聲,這個時候太後的臉色反而沒有變壞,倒是變得明亮了起來,她抹了抹淚,開口吩咐道,“王愷運,把寶廷的折子讀一讀!”

“嗻。”王愷運彎腰走過跪著的禦前大臣們,拾起了丟在地上的折子,斜站在邊上,展開折子讀了起來。

“夫用舍者朝廷之大權,總宜名實相符,勿令是非顛倒,近來竟有貪庸誤事,因挾重資而內膺重任者;有聚斂殃民,因善夤緣而外任封疆者。至各省監司出缺,往往用軍營驟進之人,而夙昔諳練軍務,通達吏治之員,反皆棄置不用,臣民疑慮,則以為議政王之貪墨……附近疆臣,鹹膺懋賞;戶兵諸部,胥被褒榮,居功不疑,群相粉飾,臣民猜疑,則以為議政王之驕盈……內外一心,群臣束手,軍機處為恭親王一人之處,則以為議政王之跋扈!”

寶廷果然是膽子極大,軍機處一個個,從恭親王、寶鋆、左宗棠、李鴻藻、翁同龢、景廉盡數彈劾了過來,說寶鋆貪婪,把持戶部多年,家中富可敵國,左宗棠狂妄,不知尊敬,李鴻藻迂腐,與國無益,翁同龢看上去是謙謙君子,其實最為陰險,景廉兩面三刀,小人也,最後說道:“似此名器不貴,是非顛倒,紀綱何由而振?朝廷何由而尊?臣不避嫌怨,不畏誅殛,冒死直言,伏乞皇太後皇上敕下群臣會議,擇其極惡者立予逮問,置之於法;次則罷斥。其受排擠各員,擇其賢而用之,以收遺才之效。抑臣更有請者,嗣後外省督撫及統兵大臣,舉劾司道以下大員,悉下六部九卿會議,眾以為可,則任而試之;以為否,則立即罷斥,庶乎紀綱振而朝廷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