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兩處齊發(三)(第2/4頁)

殿內的人齊刷刷的看著端坐在萬裏海波旭日高升圖前面的醇親王,肅順眉毛一挑,轉過頭,看著高踞於上的醇親王,如今的監國的意思。醇親王不忍的閉上眼,他想到了在養心殿和慈禧太後的一席話,又想到自己和福晉說過有關於明太祖和兒子朱標所說的話,思緒萬千,但只是片刻之間,他的雙眼隨即睜開,眼神之中盡是堅定之色,“肅順的意思,就是本王的意思。八旗的事兒,今天必然要改!”

“今天必然要改!”

一語既落,就再無回轉,監國如今在京中就是一言九鼎的事情,除了豐台大營內的新軍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抵抗醇親王手裏的“禦賞”之章。

那個花白頭發的國公伏在地上大哭,邊上的人扶了他起來,載詢這個時候又跳了出來,他站在大哭的國公身邊,一臉剛毅之色,“哼,肅順大人,就算要從軍當差,怎麽,大家夥都在這裏,年紀一大把的,都要去從軍不成?來來來,如果這樣,我載詢第一個就先從軍就是!”

“急什麽,年紀大的,自然不必當差,這八旗的改革方案不是說的很清楚嗎?”肅順慢條斯理地說道,“四十五歲以上的,自然不用當差,國朝是最體恤宗親八旗子弟了。”這話聽著就是十分諷刺,“二十歲以下的自然也不用,只是誰家也都不是沒有小子阿哥的,就單單說這一位。”他指了指那個痛哭流涕的國公,“家裏頭二十多歲遊手好閑的小子,還有三個吧?都可以一起去的,為國效忠,替父出征,這是當代的好戲啊!嘖嘖嘖,日後坊間又有動人故事流傳了。”

那個國公掙紮的擺脫了眾人,拉住了肅順的腿,臉上露出了哀求之色,“不,六爺,肅順大人!這和他們不相幹,是我們自己忤逆,想要多問朝廷要好處,該死是我們該死,和家裏頭的小子絕不相幹。”他顯然是怕極了,“這個勞什子的爵位也不用拿著了,什麽差事我都願意幹,只求不要從軍。”他嚎啕大哭,“從軍是什麽好玩的嗎?想那黑旗軍萃軍何等英雄,在鎮南關前,死傷過半,還是擋不住法國人的炮轟,我寧願少了銀子餓死,也不想叫家裏頭的小子死在異國他鄉做孤魂野鬼,還死無全屍!”他連續的磕頭,“求肅順大人看在大家都是黃帶子的份上,給一條生路!給一條生路!”

其余的人猶豫不決,這時候許多人還以為肅順不過的危言恐嚇,直到宗人府左宗正拿出來宗室親貴子弟花名冊,厚厚的一大疊放在案上,這時候大家夥的後背就冒出了涼氣,正如那個痛苦的國公所說,少了銀子餓不死,而到了前線只怕當即要死,不是戰死,逃跑的話也是肯定要處死!

肅順眉毛一挑,正欲再出手時候,門外又進來了一撥人,為首的是如今的都察院右副禦史,昔日一本將全部軍機處大臣盡數開除而聞名天下的寶廷,他朝著醇親王和肅順鞠躬,“奴才等無爵位宗室都聽從監國的派遣。”

根據世降一等的襲爵方式和嫡庶有別的原則,必然會導致有些宗室無法取得爵位,這些人被稱作“閑散宗室”。這些人都是沒辦法在舊有的爵位體系之中獲得尊貴和體面的,和普通的八旗子弟根本別無二般,只是姓愛新覺羅而已,寶廷身邊一個戶部的主事劍指殿內的這些人,怒目而視,“你們這些人,自己霸占了這麽久的爵位,還不知足,朝廷有困難,姓愛新覺羅的人不鼎力支持,誰鼎力支持?你們以為從軍是難事,卻不知這從軍是最易得爵位的,如果子超父,孫超子,如此才能夠家族越發生發起來,你們以為是珍愛家裏的小子,其實是害了他們!”

崇綺這時候也及時開口了,他站了起來,轉過身朝著醇親王鞠躬,“伯王不在,但是已經告訴了在下,蒙古八旗全力支持宗人府改革!”

蒙古八旗在京的不多,鼎盛者也不過是伯王一支,除卻崇綺這種完全漢化的蒙古族八旗,其余的蒙古八旗自己的出息大部分都在草原上,這點銀子俸祿不算什麽,再者理藩院已經承諾過,內外有別,這次改革絕不會影響蒙古本部,北海之戰養出了許多蒙古的新權貴,這些人支持理藩院都來不及,怎麽會反對?橫豎只要搖旗呐喊就是了。

武雲迪是漢軍旗,他是慈禧太後最夾帶的人,自然不用多說,剩下的滿洲八旗裏頭,新貴一大批跟著慈禧太後入股工廠賺到了錢,這點俸祿看不上,比如惇親王,根本就不在意這麽點銀子了,橫豎爵位都是要減的,親王開始減,還要好幾輩呢,到了八九輩下去,只要股份還在,金山銀山就在,舊年圓明園宮變,殺了一大批,如今委實已經是不成氣候,就連圍攻宗人府的膽子都沒有了,漢軍旗蒙古軍旗已經盡數歸順,滿洲八旗原本是人數最多,關系也是最是復雜,就單單慈禧太後來說,在座的不少人都扯的上是親戚關系,加上宗室,這是最難搞的一群人了,嘉慶皇帝開始就想處理八旗,但是誰都沒有膽子冒天下之大不韙,嘉慶皇帝最大的膽子就是殺了和珅,道光皇帝最大的能力就是抵擋住了天理教的襲擊,除此之外,兩個人治國理政,辦理八旗的事務,是半點膽氣都沒有了,至於到了鹹豐皇帝,更是內憂外患,沒有一刻的閑工夫,如今這樣有人捅了馬蜂窩,肅順要嚴懲,外頭的壓力一起來,大家心裏原本就如同沒頭的蒼蠅一般,內裏頭又安排了不少的間諜瞎起哄打馬虎眼使絆子,八旗的人還未打仗早就如同一盤散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