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越南新主(三)(第2/3頁)

禮親王朝著殿內神色各異的人笑道,“這位爺的性子,倒是和以前沒什麽區別。”

“是啊,是啊。”景壽昔日是和肅順共事過的,最是清楚肅順的脾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就是這樣的性子,只是時來運轉。”他不免有些唏噓,兜兜轉轉這麽多年,肅順和自己一樣,沉沉浮浮又回到了這個紅墻黃瓦的帝國中心,歲月之無常,機遇之離奇,也是尋常人,所見不到更是感受不到的,“沒想到沒想到,他又回來了。”

“他倒是有點像是水龍隊的。”奕劻笑眯眯地說道,“回來就救火,救了八旗的事兒,還要去救楊乃武和小白菜,接下去,這又救了越南的事兒了。”

說到這裏,景壽似乎想起了當年的一個有關於肅順的趣事,倒也值得一說。

電報瞬息可至,到了夜間,慈禧太後就已經收到了這個消息,有關於軍機處如何應對此事的建議,慈禧太後原本認為,除了在朗生前線繼續壓迫法軍,並且在外交上予以回擊之外,別無他法,正在為此事頭疼了,叫了太醫開了膏藥,準備貼到太陽穴去,接到了京中的奏報,也不過的懶洋洋的,“放著吧,什麽事兒啊?”

在行在之中人手不夠,王愷運暫且充當機要秘書之職,聽到太後吩咐,於是他打開了折子,略微一看,頓時挑起了眉毛,“西聖,這折子,您還是要看一看比較好。”

慈禧太後依言接過了折子,打開一看,原本懶洋洋的精神頭消弭無蹤,“恩?沒想到京城裏頭這麽快就給了一個方案出來了?黎朝。”她下意識的拍了拍折子,“是什麽情況,我卻是不知道了,只是知道如今的阮朝,那麽,這事兒,就叫慶海來。”她揚了揚臉,吩咐李蓮英,“他管著理藩院,這些陳年舊事,應該他是最清楚的了。”

慶海果然對於越南之事十分了解,侃侃而談,黎朝的建立還是在明朝的時候了,1407年,中國明朝滅越南胡朝,並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擾民之舉,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義,使得反明沖突不斷。1418年,黎利在藍山起義反明,自稱“平定王”。黎利聽從少尉黎只的建議,於1424年起先占領越南中部地區,再占領東都(今河內)。黎利於1427年(明宣德二年)將明朝逐出越南。黎利擊敗中國明朝占領軍後,發布《平吳大誥》,宣示其驅逐明人,復興國家的功業及建立政權的合理性。1428年(順天元年),黎利稱帝,是為後黎太祖,國號“大越”,建立後黎朝。明朝亦冊封黎利及承認其政權,兩國訂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貢之例,明朝不幹涉越南內政,保持和好。

到了乾隆年間,黎朝地方割據勢力十分強大,1592年,後黎朝大將鄭松擊破北方莫朝,後黎朝重返升龍。此時鄭松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後世史家以“黎氏為皇,鄭氏執政”來形容此一局面。越南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對峙期間,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見鄭檢猜忌自己,便自請出鎮順化,時為1558年(天祐二年)。阮淦在順化積極經營,爭取人心,到日後發展成“阮主”政權。

踏入18世紀後半期,南方阮主政治敗壞。1771年,歸仁西山邑發生阮嶽、阮惠、阮侶兄弟起事(史稱西山起義),打擊阮氏政權。西山阮氏聯合鄭主,於1776年攻破富春(即順化),次年擊殺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顛覆阮主政權,阮侶於1778年稱帝,阮主勢力剩下阮福映繼續抵抗。此時,北方鄭主政權亦呈現衰象,“將惰卒驕”,阮惠乃北征鄭氏,於1786年擊敗鄭軍,鄭主鄭楷自殺,升龍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鄭槰繼位為末代鄭主,但與黎昭統帝內哄,在位僅一年余便出逃,鄭氏政權終結。昭統帝企圖恢復權力不遂,於1789年(昭統三年)逃入中國,後黎朝滅亡。

“乾隆爺也為了越南出兵過一次,這就是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安南。”慶海繼續說道,“但是其中有所曲折,咳咳,先勝後敗,高宗皇帝認為黎湣宗黎維祁已失人心,不能為越南之主,上天已經把黎朝拋下,故此不再助他復位。”

征越統帥福康安擺下酒宴招待黎湣宗,聲稱安南酷熱,時值盛夏,不宜出征;待秋季到來之時便立即發兵討伐西山朝,希望後黎朝遺臣成為先驅。同時建議黎湣宗“暫時地”剃發易服,以免在征討西山朝時被阮惠的部眾發現而遭暗殺。黎湣宗同意了,率先剃發易服;後黎朝遺臣見國君如此,也紛紛剃發易服。事實上福康安此舉是為了討好乾隆帝,他根本就沒有出兵安南的計劃。黎侗不從,被關押在南寧。隨後黎湣宗一行被乾隆帝召到了京師。在誘騙黎湣宗一行剃發易服之後,福康安上奏乾隆帝,聲稱黎湣宗已經斷絕了復國之念,願意安居中國。乾隆帝接到奏章之後,下令將黎湣宗一行遷到京師居住。黎湣宗一行到達京師,乾隆帝將他們編入漢軍八旗中。乾隆帝將黎湣宗和皇太後、元子安置於京師安定門國子監衙側,號“西安南營”;後黎朝的遺臣則被安置在東直門羊鋪衙側,號“東安南營”。照給口糧,許其往來自便。乾隆帝又派遣鑲黃旗都統金簡前去,授予黎湣宗左領職、世襲三品官銜。但黎湣宗復國的願望依然不滅,多次前往金簡的府邸,上書請求清廷發兵討伐西山朝。但這些書信都被和珅指使金簡攔截,不讓乾隆帝知道;另一方面則找各種理由一再推脫以搪塞黎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