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指點江山(二)(第2/3頁)

“現在洋務的事兒太多,總理衙門那裏重要,奕劻這些年把總理衙門打理的不錯,他可以是一個人選。”禮親王眯著眼說道,他喝了口茶,慢悠悠的繼續說道,“樸存公致仕,這些年的軍機裏頭,一直沒少了湖南人,我瞧著湘人少不了,要不就讓郭嵩燾也加進去,他是湘人,功勞也很合適。”

幾個人心裏暗暗腹誹禮親王果然是看著笨,心裏卻是最聰明的主兒,郭嵩燾不僅是湘人,更是左宗棠的親家,還是西聖昔日在歐洲最看重的大使,然後外交上面是須臾少不得的人物,中法之戰的談判就是他一手操持的,左宗棠只是最後去簽字畫押,慈禧太後見到了這個人,只怕是會當即點頭同意,禮親王一個人選,照顧了親貴,另一個人選,照顧了左宗棠的面子也照顧了慈禧太後的面子,真是一等一的圓滑之人。

於是孫毓文把人選寫下:“奕劻、郭嵩燾、肅順、榮祿、許庚身、張之萬。”這樣依次寫好之後,把折子吹幹,放在了一邊,禮親王點點頭,叫了蘇拉進來,“萬歲爺這會子下課了?”

這份名單裏面,滿漢各占三席,有宗親,有翰林,也有知曉兵事的幹臣,算的上都是十分妥當的名單了,於是軍機處預備著要遞牌子求見皇帝了,只是聽說皇帝還在讀書,禮親王點點頭,“皇上這些年讀書是很勤快的,這一點來說,和昔日聖祖皇帝倒是差不離。”

或許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太過驚才驚艷,已經用盡了清朝的元氣,所以後面的幾代,都算不得什麽天資之主,這些年有些人把嘉慶、道光、鹹豐三朝也並列稱之為“嘉鹹之亂”禮親王身為首輔,是不能夠指摘前朝的列祖列宗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說法說的沒錯,那麽自然接下去亂世之後就要再中興了,“同光中興”這個說法,這些年也屢屢被人提起,許多上奏的折子直截了當的就說:“自中興以來……”這樣的語句。

孫玉文笑道,“西聖最是關心皇上的功課,不僅讓七王爺當上書房的總監官,還請了英文的老師前來傳授理科的知識,騎馬射箭也要學,皇帝的詩文算是不錯了。”孫玉文是翰林出身,自然是可以指點文字的,“前頭看了一首禦筆詩,真真不錯。”

額勒和布搖搖頭,“可皇上都不怎麽出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素日裏只是去園子,要不就呆在宮裏頭,要知道前頭英宗皇帝經常出門遊獵,或者是去豐台大營觀武,要不就是去學堂上課,這樣子才能夠體察世事,呆在宮裏頭是見不到多少東西的。”額勒和布顯然還是以前的思想,“乾隆爺還是馬上射箭遊獵樣樣來得呢!”

“皇帝的身子一向都不太甚好,單薄的很,當年剛入宮。”董元醇說道。“也不知道怎麽的,每日裏啼哭不已,還接連的發高燒,西聖整宿整宿的不睡覺,照看皇上,跌跌撞撞,小病小災的到了今天,這些年身子是好了,可誰也怕累壞了龍體不是?所以要像英宗皇帝一樣混軍營子,只怕是不成!”

“這些年好了,不然也不會開始騎馬。”禮親王點點頭,“想必是不會有什麽大問題,這文治武功,從來都是很難兩全嘛。”同治皇帝就如何都算不得是文治之主,“聖天子垂拱而治,原本不用親臨戰場,只要是強身健體就足矣。”

王愷運預備著說六國滅亡不同的原因,“那些共性的東西,我就不談了,且說一說,各國滅亡不同的緣由,秦滅六國,自三晉最弱的韓國始。韓國不僅最弱,而且是山東六國之中,離著秦最近的國家。臣對於韓國滅亡的評語是:術治亡韓。戰國法家當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韓非則是法術勢三者結合。韓國曾用申不害變法,所以盛行術治,堂堂法家大才韓非竟英雄無用武之地,終身死秦國大獄。韓秦幾乎同時變法,但秦用法治韓用術治,一個正道一個邪魔外道,相去不可以道裏計,這個邪魔外道竟將‘勁韓’荼毒的只會用陰謀詭計,可悲,可笑。”

“且陰謀詭計若是運用得當,也就罷了,且說這個鄭國渠,就足矣貽笑千年。”光緒皇帝點頭,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借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軍隊。此舉適得其反,促進秦國更加強大。

王愷運繼續說道,“打鐵還需自身硬,陽謀為主,陰謀為輔。現如今有許多流行的話兒,叫做弱國無外交,這句話,我卻認為是不對,恰恰相反,弱國才更需要外交,強國可以一力降十會,比如如今的英國,乃是世界霸主,頭等強國,許多事情他根本就不屑和其他國家搞什麽陰謀詭計,只需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各國,英國人的利益如何,他們預備作什麽,你們最好不要做什麽,都十分的清楚,就是昭告天下,頗有昔日中國上國號令藩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