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激揚文字(一)(第2/3頁)

“此國占據交通要道,群雄垂涎,自己卻國力漸衰,處境已經十分不好了。”

“是。”王愷運點點頭,“居福地而無力守之,疆域再大也是肥豬一頭,任人宰割。就如三尺兒童在鬧市之中手持金銀,附近圍觀的大漢,是不會放過這個三尺兒童的,現如今他們的蘇伊士就已經保不住了,最大的大漢自然是英國,和法國,咱們也算的上是一個青年,蘇伊士這樣的黃金航道,他們保不住,不是結束,而只是一個開始,接下去就等著各地漸漸的被列強蠶食吧。”

“燕國既滅,接下去就輪到了魏國,魏國最出名的故事莫過於圍魏救趙了,兩次圍魏救趙,最大的得利者自然是齊國,還有孫臏,孫臏借此名揚天下,可大家卻忘了一點,若非昔日魏國強大到可以攻滅一國,何至於趙國要向齊國求救呢?”

“三晉亡其二,只余戰國初期最為強大的魏國。魏國人才濟濟,然大部分都西去為秦所用,‘失才亡魏’切中要害。魏武侯時失吳起,魏惠王失商鞅,孫臏,樂毅、張儀,更不用說其後的範睢,尉繚等人,可謂文武人才失了個全,連我們後人讀之也深感惋惜。如今世界大局,最寶貴的是人才,昔日同樣如此,別人且不說,只商鞅,張儀,範睢三人,若留在魏國,足以改變魏國,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魏國孕才之能令人贊嘆,失才之‘能’更是令人咋舌。”

“西洋諸國,來往頻繁,彼此人種相同,倒是互通有無,有昔日戰國之風,君不正則投外國,十分尋常,咱們大清和他們相比,華夷大防,甚是嚴密,這一點都是無虞,而且咱們靠著他們人才的出走,倒是賺了不少便宜,比如這個馬克沁機關槍,也就是閃電炮,就是咱們捷足先登,占了英國人的便宜,洋務以前自然不用說,洋務以來這麽多年,從未有武器出口之事,而如今每年有超過一千支的閃電炮出口到英美德等國,自然花不了多久,他們也能研發出機關槍,可咱們已經領先一步,只要維持住繼續改進,咱們的優勢就會一直領先,這就是得人的緣故,還有如今的電燈等,都是因為大清挖了許多的人才,才得以創造至今,說到這裏,臣倒是有個疑問。”王愷運開口說道,“聽說有一群翰林或者是詹事府的人這些日子提建議,說是西洋之科技我大清已經研習足夠,無需再讓洋人在京師之中,在學堂之中教育學生,西洋之人居心叵測,必然會引誘學生走向歧途,這事兒,皇上是怎麽看的?”

“自然是不成。”光緒皇帝略微有些不安,他是不太清楚外頭發生的事情,但是這事他是清楚的,因為是另外一個師傅翁同龢在上《禮記》的時候有意無意的說給光緒皇帝聽的,光緒皇帝並不是傻子,知道翁同龢的意思,但是他不甚認可,“苟日新,又日新,這是先賢的道理,若是沒有繼續新鮮的東西能拿出來用,自然還是會停滯不前,當然,他們的意思,或許是覺得,西洋教授傳授或者是研究的那些科學,投入甚多,產出極少,因此有些得不償失而已,絕沒有說中斷西洋技術之事。”

王愷運微微一笑,也不針對此事說什麽,“基礎科學的用處,如今市面上的薪水價格就知道了,凡是清華大學堂出身的科學人才,每年的薪水可以到一千兩,這個薪水,可比一品的內閣大學士還要多得多了,若是無用,怎麽會有這麽多人要花大筆銀子去請這些人呢?教育的用處,絕不是急功近利之事,如今推行新學才十多年,大約許多地方還不知道效果,可再過四五年,或者是再過十年,再來看,基礎科學的用處如何,就知道了。單單就說咱們在歐洲最為重要的友國,德國,他們的君主就是認為基礎的教育,也就是全民普及的教育是戰勝法國最為關鍵的基礎因素。”

“中德兩國,論及人口,實在是天壤之別。”光緒皇帝點點頭,“這我們花的費用,就實在難以估算了。”

“所以要緩緩圖之,但卻絕不能停滯不前。”王愷運點頭說道,“這又是另外的話了。”

說起政事,王愷運似乎也有些忌諱,具體的措施方案如何,現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甚少發表自己的見解,“舊年拿了法國的軍艦技術來,如今正在研究之中,可法國的軍艦技術在西洋也不算是一等一的,若是坐吃山空,法國拿來的技術,用不了幾年就不夠用了。”

“只是水師進展甚慢,奈何,奈何。”光緒皇帝扼腕嘆道,“這麽些年來,一艘鐵甲艦也未建成。”

“西洋人有句話叫做百年海軍,臣深以為然。”王愷運說道,“海軍的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兩洋水師有如今規模,不僅僅是花錢就做到的,還有許多精通水師作戰方法的海軍士官,這些都是要時間來培養的,法蘭西的海軍技術,就如同是一座米山,咱們要想一口氣吃成大胖子,那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