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激揚文字(二)(第2/3頁)

美子又從容迅速的地上了毛巾,讓張桑擦手,這個穿著長袍的中國男子搖了搖頭,原本盤膝在草席上,現在站了起來,“今日消遣已足,告辭了。”

美子連忙站了起來,鞠躬行禮,“哈伊,張桑這樣迅速的離開,會讓外面的人,認為美子招待不周,這樣的話,美子很難過呢。”

“沒有關系,你的招待已經很豐盛了。”張桑搖了搖頭,顯然他也是意志堅決之人,不會因為美子邀請繼續在此地浪費時間,“我部裏還有公務,就不奉陪了。”

突然之間,木制的隔斷間之後,突然出現了兩盞明亮的燈籠,隔著宣紙糊成的拉門,發出昏暗的光芒,燈籠之間出現了一位坐在地上的倩影。

那位倩影隔著糊著宣紙的拉門,看的影影綽綽,似乎十分難以分明,但不用多說,看著身影就知道是一位大美人,張桑轉過了頭來,見到了那個聲音,“啊”的一聲,他難以自持的往前走了兩步,隨即停下,“請問是柳生小姐嗎?”

裏面的人影不發一言,只是俯下身子行禮,張桑也連忙鞠躬拱手行禮,“不敢當柳生小姐如此大禮。”

倩影只是直了身子,張大人這個時候卻是不提要走的事情了,復又坐了下來,“當日驚鴻一瞥,佩倫難以忘卻,故此效仿登徒子之舉,冒昧前來騷擾,卻是望柳生小姐不要見怪。”原來是張佩倫。

倩影卻是不發一言,甚至任何舉動都沒有,張大人也不以為忤,只是淡然笑道,“柳生小姐還是如此的清冷孤傲,遺世獨立,的確是不與群芳同列。”

美子在邊上捂嘴輕笑,張佩倫這時候才覺得有些唐突,老臉不免微微一紅,咳嗽了一聲,“柳生小姐若是不棄,請與在下談一談詩文如何?貴國的俳句,柳生小姐極為精通,在下是十分佩服的,只是多日不曾知曉小姐的佳作,深為佩倫憾事也。”

裏面的這位倩影就是傳聞之中的柳生櫻子了,只是她還是不說話,突然之間外面傳來了一聲輕靈激越的太鼓聲,咚的一聲,裏面的那個倩影突然站了起來,也不行禮,只是轉身離開。

張佩倫直起了身子,手朝著前面伸去,一臉愕然之色,兩邊的燈籠也被侍女拿著悄然遠去,不一會,隔間裏面漆黑一片,沒有了原本風姿綽約的聲音,他不由得生出了一種悵然之情,看著素凈的宣紙格子推門,發了一會的呆。

過了一會,美子才捂嘴微笑,“張桑,柳生小姐已經離開了,您還是沉寂其中嗎?張桑真是一位癡情的男子呢。”她起身,小碎步挪到了前面,邊推開拉門,邊轉過臉對著張佩倫說道,“這是我們柳生小姐第一次見外客,張桑的魅力可真是大呢。”她拉開了推門,發出了驚訝的聲音,“柳生小姐留了一張信箋給張桑。”

美子把一張青色的信箋恭敬的獻給了張佩倫,他迫不及待的接過了發著淡淡墨香的信箋,上面寫著一句俳句。

“吾庭淺草復萌發,無限天地行將綠。”

“吾庭淺草復萌發,無限天地行將綠。”張佩倫喃喃復述了一句,“真真是好句子啊。”

皇帝堅持要請皇太後繼續垂簾,並且表示此事不用再說了,王愷運也不廢話,轉而說起了最後一個國家,“楚國既亡,那麽就剩下最後一個國家了,那就是齊國,山東六國,齊國被滅的最窩囊。赫赫東方大邦,擁有雄厚實力的齊國,竟然沒有一場真正的戰爭就舉國投降,端的奇怪。齊國有媲美秦趙的軍事實力,有稷下學宮的不竭人才,有傲視天下的魚鹽之利,有深受孔孟智慧熏陶的百姓,怎麽會不戰而亡?”

王愷運伸出了兩個手指頭,“兩個字,就是偏安。”

“偏安?”

“正是,齊國雖有雄兵,但因偏安之策卻武備松弛,雖有人才,卻因偏安之策大而無用,雖有魚鹽,卻因偏安之策沒有換來驚天財富,雖有百姓,但因偏安之策失卻智慧之心,齊國之滅,可謂咎由自取。”

“說到這個齊國滅亡之緣由,我倒是要說一說本朝之事了。”王愷運笑道,“聖祖朝時候,鄭氏割據台灣,這是大家夥都知道的。”

“王師傅想說的,是鄭氏之滅,是由偏安造成的嗎?”

“這是其中一點,自然,大陸武備強盛,聖祖天命所歸,這是必然之事,但是咱們分析問題,就要從各方面全面的思考,在鄭氏的角度,為何一代不如一代?鄭成功到鄭經再到鄭克爽,一代不如一代,鄭成功尚且敢揮師北上圍攻金陵,更是做出驚人之句‘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這樣的英雄氣概,的確是了得——雖然是叛逆不假,可後世的鄭氏,為何少了其父祖的英雄氣概,鄭經不僅不敢騷擾中原,後面就連廈門也拱手讓出,僅僅是割據台灣,到了鄭克爽,更是連反攻中原克復中華的樣子,自己為中華正朔的口號都沒有了,只是想要企圖混一個海外藩屬的位置,除卻台灣的這些廢物一代不如一代之外,這裏頭最大的原因,就是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