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補入軍機(一)(第2/3頁)

“六部九卿,還有地方的督撫,吏部應該好好查一查,那些人時候到了,說好了十年一期,自然就不能夠在任上一直呆下去,查一查那些人到了,就換,或者是升,或者是降,總要是個說話的。”慈禧太後說話了,“還有內蒙古和外蒙古兩個總督,這是新設的,兩個人選,也要好好選出來,我的意思就一個,不要選那些年紀大的,在內陸地方養老倒也罷了,蒙古兩個地方,地廣人稀,氣候也不好,要肯幹事的年富力強的人去當差,才能勝任不是?”

外蒙古就是烏裏雅蘇台和北海,北海已經設省,但是烏裏雅蘇台還沒有設置行政機構,只是各地設了提督將軍等軍事職務,原本的烏裏雅蘇台大臣繼續保留,只是在烏裏雅蘇台和北海省兩個上面再設一個外蒙古總督,內蒙古諸部再設置一位總督,這樣的話,基本上軍事的官員機構設置都可以放下去了,這直接的原因就是中法之戰後,許多有功的軍官退役之後需要安置,軍官安置除了地方上的警察署縣尉等官員屬於行政系統外,其余的都是安排到地方團練,或者是進入講武堂豐台大營或者兵部任職,士兵好說,當著警察是最好的工作,但是這軍官們有品級的就不能去當普通沒有品級的警察了,可上述的這些地方到底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安排不了許多人,於是也只好是拿著西北或者是北疆這些地方來安排軍官,這些地方自然不是不如內陸省份,可勝在品級高,倒也算是彌補,這只是解決士官的一個辦法,其余的法子還有,不過和這事兒無關,暫且不提。

雖然總督沒設,但是兩蒙古底下的遊擊參將總兵將軍或者是提督,以及都統協領等都已經安排妥當了,兵部選好了人,額勒和布把折子拿出來,李蓮英接過,將折子遞給了慈禧太後,慈禧太後翻開粗粗的看了看,上面原本的官職品級,和擬任的職務看了看,不僅僅是兩蒙官員,還包括了一些陜西甘肅青海東北等地的任命,她點了點頭,遞給了李蓮英,李蓮英再把折子捧給了光緒皇帝,“皇帝你也瞧一瞧。”慈禧太後說道,“若是沒有什麽意見,就明發吧。”

“兒臣沒有異議,一切聽親爸爸的吩咐。”光緒皇帝側過臉,連忙說道。

“且不急,你先瞧一瞧,然後若是有什麽疑問,讓榮祿來告訴你。”慈禧太後說道,“看幾天再發下去吧。”

“是。”

孫毓文又來上奏有關於出使德國參加柏林會議的人選,擬定曾繼澤,曾繼澤是曾國藩的長子,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外交家,昔日在伊犁交涉北海歸屬問題,就是他在聖彼得堡擔任大使期間主持的,後來擔任駐英大使,協調了購買軍艦之事,他的才幹很是了得,如駐外領事部署,何地當設,何地宜緩,何地不應役,都隨時向總理衙門各國事項建議,差不多外交系統就是他創建的。還改進駐外公使與國內聯系電報通訊辦法。在外交界享有聲譽,與郭嵩燾齊名,時人並稱“郭曾”。

這個人選可以,重要的是他還年輕,如今不到五十,剛好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要知道郭嵩燾已經七十多了,慈禧太後原本就屬意他在郭嵩燾之後,繼任為外交事務的主管官員,這個機會可以拿來給他增加履歷的厚度,並且柏林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事關大局,不容有失。

“德皇的來信說的很清楚,這是一次各國在非洲尋求權利的會議,那麽自然,咱們也不能幹巴巴的看著各國上陣,咱們在邊上看戲,昔日戰勝法蘭西,就足以證明我們大清可以參與到世界範圍內的爭奪之中,所以這一次,一定要謹慎小心把握,曾繼澤可以就職,既然去和各國外交部長會談,或者是說在談判桌上廝殺,官位低了不好看,如今本官是什麽?英法股員外郎兼任理藩院侍郎?太低了些,加總理衙門協辦大臣吧,出使德國。”

慈禧太後下旨,“過些日子出洋的時候,讓郭嵩燾和曾繼澤一起遞牌子,到時候我還要面對面的說些事情。”

“嗻。”

柏林會議原本要在中法戰爭之後就召開,但是在這一空間之中不知道為何拖延到了現在,慈禧太後分析,大約是歐洲的力量得到了改變,原本在中法戰爭取得勝利的法國把戰略重心都放到了海外,德國在歐洲本土受到的法國壓力現在變大了,他不得不先應付歐洲事務上面對法國的挑戰,那麽無暇出手來涉足非洲事務,顯然現在可以進行有關於非洲事務的決定了,德國也必須要通過類似英國舉辦世博會一樣的事情確定自己在國際事務上的名聲,並且用一個方式來宣告,自己必須要在世界事務上有發言權,在相關殖民地上,必須要存在自己的利益。這一點慈禧太後是十分贊同的,因為中德兩國,說句不厚道的話,都是借著踩法國人的臉上位的,都需要在國際利益上發聲,那麽自然,要求各國給自己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