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少年之國(一)(第2/3頁)

議事廳的盡頭一樣也是三排從高到低的位置,最上面中間的位置上坐著一個穿著白色禮服的花白頭發男子,他的身後墻壁上掛著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模樣的菊花,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這位白色禮服的男子對於吵鬧的議會現場十分的不滿,正在用憤怒的眼神兇狠掃視著場內鬧哄哄的議員們,可惜現在的人幾乎沒人理會他,在這位議員疾呼要讓總理大臣出來解釋清楚增撥軍費原因之後,大家的眼光都投向了白色禮服男子最下面靠近地面的那一排位置,那一排位置上只有坐著一位男子,他聽到了議員的要求,慢慢站起來,擡起了頭,顯然,這一位就是日本國的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天保十一年出生於長州藩山村的貧農家庭。其父被下級武士伊藤家收為養子,並被選為繼承人,遂繼姓伊藤。幼名俊輔,號春畝。早年曾入吉田松陰創辦的松下村塾學習,並與井上馨一起被秘密帶往英國學習現代海軍技術。在英期間,了解到英國戰艦炮轟薩摩藩,於是回到日本,回國後發現長州藩也被炮轟了,即加入長州藩軍隊,反對幕府統治,主張“開國進取”。明治維新成功後,在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細田道一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歷任外國事務局交涉員、判事,兵庫縣知事,會計官權判事,大藏少輔兼民部少輔,工部大輔等職。1885年12月根據他的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現在擔任這個總理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

伊藤博文眼睛很大,不同於其他的日本人小眼睛,而且他的眼睛十分有神,留著短須,嘴唇緊緊的抿著,神色堅定,身材瘦削,穿著一身合體的燕尾服,他慢慢的走出了位置,走到了中間,揮了揮手上的冊子,“各位議員閣下,如果我們沒有世界上最快的軍艦,沒有世界上發射頻率最快的艦炮的話,日本帝國海軍就不可能和清國的北洋艦隊相抗衡!我們需要更多的軍費來提供給海軍部,讓我們的艦隊實力迅速的趕上清國的北洋艦隊!”

“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一個議員拍著桌子站了起來,態度怒氣沖沖的,“我們所有的財政支出,在明治十六年就已經通過議會院確定了,並且確定了陸海軍在財政支出裏面占有國家預算的百分之二十七之多!查各國,不僅僅是清國,更是西洋各國都沒有這麽高的預算,這難道還不能證明我們的臣民,我們天皇的臣民們,對於國家的拳拳之心嗎?而且我們的百姓們更是在以前就努力捐款了!”

明治十五年(1882年)11月,海軍卿川村純義提出了一個八年造艦計劃,預計從明治十六年(1883年)起8年中投資2600萬日元,建造大小艦只及魚雷艇32艘。由於當時日本陸海軍經費已高達國家財政預算的27%,要擴充海軍,每年還要增加402萬日元,從國家財政中已無法追加軍費預算,而要增加稅收必然會引起民怨沸騰。為壓制輿論,強制推行這一造艦計劃,巖倉具視上奏明治天皇,提出“應斷然增稅,以擴大海軍經費”。對此,明治天皇於明治十五年(1882年)11月向各地方長官發布了必須擴充軍備的敕諭,12月又向中央各省卿發出了如下諭令:“顧方今宇內形勢,整備陸海軍實為不得已之事,此際宜酌定時機,竭盡廟議,庶幾不誤國家之長久之計。”遵照天皇的諭令,太政大臣三條實美指示大藏卿采取措施,將釀造業、煙草業等稅收增加至2400萬日元,以供海軍造艦之用。

對於這筆龐大的經費,當時財力不足的日本政府即使發行公債仍難以支付。於是,明治天皇帶頭從皇室經費中撥出30萬日元,充作造艦費,並於明治二十年(1887年)3月14日發布了如下敕令:“朕以為在建國事務中,加強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從國庫歲入中尚難以立即撥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茲決定從內庫中提取30萬日元,聊以資助,望諸大臣深明朕意。”由於天皇帶頭捐助,伊藤博文隨即在鹿鳴館召集地方官員發表鼓動演說,要求地方有志之士以天皇為“榜樣”,捐出海防獻金。全國華族和富豪無不為之“感動”,半年之內,捐款達203萬日元,掀起了一股擴充海軍的熱潮。難道這些錢都還不夠嗎?

伊藤博文也不生氣,他只是說道,“各國的軍費支出都是不可能按照真實的支出來展現出來的,西方德國英國我不清楚,但是清國,我們是了解的十分清楚的,他們的軍費支出絕不至於比我們少,清國國土面積巨大,他們還需要供養超過一百萬的陸軍,還有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這些的費用十分驚人,經過我們情報部門的消息,他們的軍費占財政支出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