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先公後私(一)(第2/3頁)

這一番話有些不通,但是惇親王向來如此,聽到惇親王贊美,慈禧太後微微一笑,“五爺你說的不錯,皇帝是長大了,看事兒清楚的很,不過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大家夥都是有功勞的,日後就等著皇帝親政,大家夥領賞罷!”

皇帝連忙說不敢,太後繼續說道,“你這麽說的確如此,如今國內的事兒,多的很,也煩得很,許多事兒,看似無理,但是細想想,這些事兒,都是必須辦不可的要緊事兒,民生的事兒,就看一條,能不能讓老百姓得好處兒,若是能得,那就必須要做;軍事上的事兒,也就看一條,能不能讓國家的軍事實力強起來,若是能強起來,也必須要去做。”

“這兩樣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去做的。咱們中國和日本比較,那自然是收上來的銀子多了很,可咱們要花錢的地方也多了很哪。”慈禧太後搖搖頭,“不當家,不知道當家多難,一樣樣金山銀山的花出去,哪兒都要錢,咱們尚且都要暫時少了北洋水師軍費的投入,以來周全大局,何況日本小國呢?他們的軍費已經占據了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七,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數目了。”慈禧太後眼神一閃,當然了伊藤博文在議會說宣稱的那樣,中國的確,軍費支出占據了許多的百分比,但是在台面上看,還是很少的部分,因為有一部分的軍費支出是內務府慈禧太後的內庫走賬的,不需要經過戶部統計,另外的一點是由銀行直接鑄幣走賬的,也不走戶部的帳,所以這兩筆算起來加起來,就不能夠說出去了,“咱們都沒什麽錢了,日本他們當然也不夠了。”

咱大清沒錢,這句話聽起來真是一個巨大的笑話,怎麽可能,每年那麽多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湧入到中國,如果不是慈禧太後故意控制,將白銀再拿出來購買軍艦重型機器技術等,借此把白銀外流一部分,這幾年爆炸式增長的對外貿易早就和明朝一樣,將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白銀都吸進中國這個大肚子裏面來,而且還不準備吐出去。

可是對外貿易的增長,除了內務府自己的產業之外,其余的貿易最多只是收取稅金,並不是直接由國家賺取利潤,那麽這個稅金的增長,再怎麽都無法跟上購買軍艦的費用,而且更不用說,趕上朝政金山銀山砸下去的開支。

如果說對外貿易增長的財政收入,在最近的二十年內擴大了十倍的話,那麽朝廷支付出去的各項投入就漲了五十倍不止。

第一個最花錢的就是基礎建設,雖然軍機處換了一次,但是基本上的施政方向沒有變化,首先就是要開始各項交通的建設,交通部原本是鐵路官道一起抓,三年前由於實在是花錢的項目太多了,沒法子又進行了拆分,將交通部拆分為交通部和鐵道部,交通部主管官道建設,鐵道部主管鐵路建設和火車建造,交通部還可以,畢竟最好的官道修建之後開始收費,算的上可以收回成本,但是鐵道部就完全不同了,每年修建鐵路的費用堪稱天文數字,有人經過統計,鐵道部的建設費用和比利時的一國財政總收入相等,這是一個極大的數字,而且就鐵路建設來說,國家建設和私人建設絕對是不同的,國家建設不僅僅是思考經濟效益,而要更為宏觀全面的考慮整個國家的大局,特別是長遠的國家利益要放在首位,不然之前的京張到烏裏雅蘇台的鐵路,能有多少作用?運羊毛?雲貴鐵路再到緬甸的延伸,運什麽,緬甸的翡翠?這些鐵路的經濟效益可以忽略不計,回報收益的進程特別的緩慢,所以最近幾年,不,自從開始修建鐵路之後,之前的交通部現在的鐵道部,沒有一年不是巨額虧損的,商人們最是精明,只有在可能賺錢的線路上參股,其他的鐵路,是不會舍得出錢的。

第二個就是教育,教育裏面,建造學校的費用倒是不算大,可將所有學校的老師,都由政府來支付俸祿,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了,更別說,教師的收入將會比照正九品官員的工資待遇來支付,這才是教育支付裏面,大頭的大頭,小學和中學的學費僅僅足夠日常學校的維護,朝廷主動承擔起了全國數以萬計的教師的工資,相比較鐵道部只是收益慢並不是沒有收益來說,教育部這裏的銀子花出去,根本就沒有任何經濟回報,就連間接的經濟回報都沒有,只有花錢,沒有賺錢,所以難怪外頭許多人諷刺教育部尚書實在是“國朝第一敗家子”。

第三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八旗改革,八旗改革廢了許多人,但是也養了許多人,這些八旗子弟想要培養成合格的工人,還需要很久的時間,現在內務府的工廠效益在降低,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所工作產生的收入不足以來支付他們的工資,自然不必說能夠產生什麽更多的效益了,所幸大部分都由內務府的收益來消化了,不然閻敬銘腦門上的頭發又要多掉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