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新幣銀行(三)(第2/3頁)

“朝廷參股的,一概用新幣參股。”胡雪巖繼續說道,“以阜康錢莊為例子,只要是朝廷入股,所有的分號的現銀無需動用,大清銀行只要把新幣發下去,這裏頭所有的分號,那就可以順順利利的發行新幣了,別的地方不敢說,江浙滬一帶,臣敢打包票,有了朝廷的名號,沒人敢來惹是生非。”他也十分清楚,也只有在朝廷的庇佑之下,才會沒人敢來鬧事。

“你想清楚了?”太後問道,“阜康錢莊可是一座金山,就這樣和朝廷合股了?”

“自然是想清楚了。”

胡雪巖微微鞠躬,“已經想的很清楚了,微臣的為人,從來都不是只為了賺錢,阜康錢莊是一座金山,但也只是一座金山,但是朝廷參股,微臣也不說假話,阜康錢莊那就是朝廷的產業,更是戶部照看著。”他看了一樣閻敬銘,“是天下第一等的背景,表面上看,雖然是朝廷占了阜康錢莊的便宜,真佛面前不說假話,實則是阜康錢莊占了朝廷的便宜,借助朝廷的力量,阜康錢莊必然在這一次的票號管理之中一躍沖天,現在是金山,但是有軍機處的領導,皇太後的看顧,將來絕不會只是金山!”

所以說商人的眼光是最可怕的精準,這是三千年從未有之大變局,商人們面對的挑戰較之以往大了百倍,但是遇到的機會比以往多了萬倍!太後是一定要理順這些放貸款的票號錢莊的,這一點,她老早就說起過了,胡雪巖也很清楚,這個不是災難,而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運用好了,將來必然是一躍千裏,進展如同神速,到底是小場面唯我獨尊好,還是天下任我馳騁的配角更好?胡雪巖不認為家財可以百世存留,與其將來敗在不知名的後代手裏,還不如趁著自己還有權力的時候,將自己家族的利益牢牢的和國家綁在一塊,這才是真正的世襲罔替!

“好!”慈禧太後眼中露出了贊許的光芒,“你胡雪巖到底是胡雪巖,人才就是人才!你既然如此大氣,我也不好再扭捏什麽了,閻敬銘你和胡雪巖去商議,如何合股,如何經營,這些事兒一一都敲定了,這是胡雪巖的大禮,咱們要好好用起來,之前擔心著票號要造反,咱們怕是沒法子治住他們,但是如今有了這個。”她拍了拍炕桌上的折子,“就不怕他們鬧事了,我的性子大家夥是清楚的,從不怕麻煩,也不會怕事兒多,忙不過來,我瞧著這兩件事兒一起辦,極好,軍機大臣們都去瞧一瞧,自己下頭管的能不能拿出銀子也預備著成立銀行,既然要設,就如閻敬銘之前說的,朝廷所有的,多辦一些,甚好!”

胡雪巖鞠躬謝恩,“皇太後睿智無比,昔日南巡時候就提起過許多銀行的規矩,偶爾提點,往往令微臣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若不是太後點撥,微臣絕不能想出如此多的法子。”

太後笑道,“你又何必謙虛?若非你行動得力,我縱然有千思萬想,也是成不了實際的東西,閻敬銘,你預備著設立那些銀行?這個事兒,你想過了嗎?”閻敬銘神色復雜的應了下來,“戶部和內務府,這兩頭是必然要先設立的,交通部可以設一個,之前原本微臣擔心有人覺得咱們斂財,但是如今有都察院監督著,倒也不會讓人中飽私囊去,其余的如何設立,還是要請皇太後的旨意。”

“我是一切不管的。”皇太後笑道,“只是既然如今這麽多洋務,一樣樣的分行業的來試試看,倒也算是不錯的主意。”

於是這事兒就算定下來了,軍機處沒意見,太後拍了板,這事兒就是鐵板釘釘的事兒了,“那麽,先發行新幣,還是先出這個管理的條例,還是先參股阜康錢莊,到底哪個先?”

閻敬銘微微思索,“臣以為,先談好參股的事兒,然後再發條例,然後自己個的新銀行籌辦起來,最後發行新幣。”

大家夥都沒有意見,只是孫毓文覺得發行新幣放到最後慢了些,又討論了一番,於是就準備著發行新幣和條例放在一塊公布出去,參股是一個晚上就商議的妥當的,條例的事兒,明後天定下來就可以發出去,所以這不會耽誤事兒,但是今個大家夥大約都要呆在宮裏頭當差了,一群人打著哈欠又一次的離開了養心殿,這是常見的事情,之前要商議什麽事情,也都是這樣通宵達旦的決定好的,因為外頭的幹涉實在太多,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什麽關說請托都是不由自主的過來,而且軍機處從來都不是一個保密的單位,只要多幾天,什麽消息全中國都知道了,所以凡是要研究什麽大事,都是這樣的留守宮中過夜加班,事兒辦好了再回家,軍機大臣們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只是這一次多了一個胡雪巖而已,大家回到了軍機處,宵夜的點兒還沒到,大家夥只好喝著濃茶提神,幾個人說了幾句,胡雪巖也不會在這個要緊的當口再有關股份的事兒糾纏什麽,“閻中堂,您是我的上官,正經管著我的,您說什麽咱們就怎麽做,下官絕沒有什麽二話,何況今個的時間寶貴,咱們要一條條的把這個監管的條例審議過去,阜康錢莊的事兒,沒必要在這裏浪費中堂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