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日出之國(三)(第2/3頁)

兩個人昔日在江南一起征戰過,算的上是同袍了,男人的友誼,若是一起扛過槍,那是格外深厚的,而且李鴻章和榮祿都屬太後的人馬,一個是太後親自拔擢,一個是太後舊年相識,這樣的關系也有一層,之前榮祿主管兵部,水師的事務,也是他來管,故此也有打交道,所以兩個人一起,也不穿朝服說什麽場面上的話兒,只是隨意的在簽押房說話。

榮祿如此說,李鴻章倒是笑了起來,“我這直隸的日子,怕是比仲華你在兵部要輕松許多,雖然我這裏雜事多,但是中樞的重擔,兵部那裏,新軍和水師,這樣天大的事務都壓在仲華的肩膀上,你自然是勞累許多。愚兄倒是偷偷的養身了幾年。”

“接下去我也不用管咯。”榮祿喝了一口茶,搖搖頭,“卸了兵部的差事,我是松了一大口氣,如今也和少荃兄一樣,放到地方上來了,接下去就是鄰居了,少荃兄可不能忘了愚弟哦。”

李鴻章微微一笑,“仲華永遠是如此謙虛,咱們既然是鄰居,守望相助也是自然的,這旅順在你仲華的治下,我北洋水師還是需要多仰仗仲華你呢。”

榮祿搖搖頭,不發一言,李鴻章喝了口茶,看了榮祿一眼,“仲華到了北邊,倒是可以稍微休養幾年,只是我到底是奇怪的很,仲華已經是大司馬了,若是接下去,要入閣拜相,我也不會覺得奇怪,怎麽還外放呢,說起來,北邊雖然清凈,可到底不是什麽富貴繁華的好地方。”

這的確是十分奇怪的事情,這幾年因為戰爭還有軍備重視的緣故,兵部尚書的地位逐漸提高,之前的胡林翼、額勒和布等兵部尚書相繼入軍機處,按照道理來說,榮祿是軍功之臣,文韜武略都甚是了得,在兵部尚書的任上,別的不說,兩洋水師是突飛猛進的發展起來了,新軍也辦的有聲有色,可以說,新軍之事,差不多榮祿就是主要的推手,之前就有過傳言榮祿要入閣,可不知道為什麽耽擱了這麽久,如今反而要外放總督了,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俗話都說京官最貴,何況一部尚書?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調動,“少荃兄乃是官場之中消息最靈通之人了。”榮祿笑道,“難道還不知道如今的局面嗎?”

“局面?”

“京中。”榮祿搖搖頭,“風向不太好,少荃兄何須裝傻,天津衛南來北往都是要過此地的,沒有消息可以逃脫的了少荃兄這裏,我出京,一是躲一躲風頭,二來也不願意把自己個陷在是非窩裏頭,免得自己個左右為難。”

李鴻章默然,他何嘗不知道京師裏頭有許多的變化,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古今一貫之理,現在是天子親政,許多事情雖然是蕭規曹隨,但是也有許多事情要從容不迫慢慢的進行調整,這個調整李鴻章是有準備的,他到了直隸快三年,很清楚這一點,但是沒有想到的就是第一個要被改變就是榮祿這個兵部尚書。

旗人裏頭,榮祿應該是最有帥才和戰略眼光的人物了,這點李鴻章從來不否認,但是,如今既然已經外出了……榮祿看著李鴻章有些沉思的樣子,不免微笑道,“少荃兄何須思慮過甚,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兵部尚書的任上,辦了許多的事兒,這時間就花了不少,這些年的慣例,部堂尚書,不能擔任一個職位超過十年,我已經任了九年有余,本來就不可能繼續在兵部的任上繼續當差,我戎馬這麽多年,似乎別的也不會了,在地方上管管軍務,能夠外出,倒也不賴,算起來,還是老哥你在地方上過的滋潤,所以跟著你來學了。”

“仲華說的倒是輕巧。”李鴻章不以為然的搖搖頭,榮祿既然不想說什麽朝中的事情,他也就不再提朝中之事,只講榮祿接下去的新差事,“到了北邊,可不是休養的時候,只怕,你這個東北三省總督,不是那麽好當的。”

說到這裏,兩個人才把榮祿的新去處說了出來,就在今年二月的時候,皇帝下詔,說明中國之地,各地均有督撫之設,唯獨東北之地,如此寬廣,卻仍由將軍管理,此絕非治民之道,命戶部和吏部兵部三部協商,定下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地之地方官員編制等事務,這原本也是簡單的,只要和關內各省一樣,按照縣、府、道、省這樣來就是,不過分管戶籍的戶部侍郎李霖德建議,“關內各省,均無下鎮鄉之官員,東北等地,開荒闖關東者,甚多,絕非其余各地本地之民居於多數,若為長治久安故,應設鄉長鎮長等並發放俸祿。”

這話原本是沒錯,可戶部尚書閻敬銘十分不滿,他認為,東北地廣人稀,官員設置應該從簡,而並非從多從雜,因為東北的流民多——所謂的禁止令早就是名存實亡了,山海關的鐵路一打通,誰也攔不住人去東北找生活。東北的流民多,這的確是事實,可不能因為流民多,而新設太多官位,這樣的話容易在東北造成冗官現象,反而更加浪費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