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天津兵備(二)(第2/3頁)

“果真?”邊上的人連忙又問,“老王您的確是見多識廣的,您給分析分析,我還以為閔妃入京,只是為了參加萬國會的!”

“萬國會只是個形式而已,你們啊,還需要了解的再透徹一些。”老王嗤笑地說道,“萬國會為什麽要辦?難不成咱們大清國的錢已經多的花不完了嗎?要上趕著扔錢出去辦一個各國都參加的堂會?這實在是太無聊了些。”

“許多都老爺和翰林老爺,說的可都是建這個萬國宮是好大喜功,鋪張浪費,怎麽聽著老王你的說法,這裏頭還有別的說道不成?”

“自然是有的。”老王神神秘秘地說道,“大家夥兄弟都在兵部當差,還不知道這打仗是最花錢的,是這個理兒不?”

“是這個理兒沒錯。”

“可打仗到底是會死人的,若是仿照著洋人們的例子,大家夥一起開個會,喝喝酒,熱熱鬧鬧的把事兒談下來,大家夥你好我好,免得將來又要兵戎相見,這才是辦萬國會的真想法!”

“可這些外國人,就好像老王你說的日本人,也不是願意善罷甘休的主兒,自然,他們算不得什麽大國,好聽著些,咱們叫他們東洋人,不好聽的,就叫小鬼子,這些人心腸都是壞透了,自己沒有三寸高,還鬼鬼祟祟的盯著咱們,想著在咱們這裏挖幾個寶貝,搶幾點好處去呢!”

“您說的是這個理兒,洋人們都是畏威不懷德,用拳頭打服了才叫福氣,這開什麽勞什子會,開會開會,什麽都不會。這開會有什麽用處呢?只怕是沒什麽用處!”

“是啊,你說這日本人,明裏暗裏在我們大清國東邊動了多少手腳,咱們都這兵部大堂當差,聽到的消息可是不老少,日本人國土小,對著朝鮮,琉球這些地方都虎視眈眈的,巴不得要吞進去吃幹凈才好呢!”

“那按照老王你的意思,難不成,這日本鬼子還想著和咱們在亞洲一較長短,或者說存了蛇吞象的心思?”

“這是不能夠的。”老王搖了搖頭,閔妃的車駕已經迤邐遠去,幾個人從門廳走了進來,就在正在遊廊邊上湊著一起曬太陽嘮嗑,“日本人狗膽包天,也不可能是這樣的癡心妄想,咱們大清國可是苦盡甘來,怎麽樣的苦日子都過來了,如今正是轟轟烈烈。鮮花著錦的時候了,國力鼎盛,絕不遜於聖祖爺那時候,如今咱們可是接連打了俄羅斯和法國,憑他日本國多厲害,還能和這兩個國家比呢?日本人只不過是羨慕咱們家大業大,想著要在咱們這賺一點便宜去而已,在朝鮮,和琉球,不都是如此嘛。”

“還是你老王有見識,是這個!”邊上的人朝著老王豎起了大拇哥,“那你給說說,這萬國會,是想要安撫日本人不成?”

“咱們這家大業大,用鄉下人的說法,那就是咱們是穿鞋子的,可日本人不同,他們是光腳,俗話說,光腳不怕穿鞋的,他們是敢豁出去要吃的要穿的,可咱們不敢哪。所以按照我的意思,就把朝鮮這些不要緊的屬國丟出去,交給日本人也不打緊,有什麽關系呢?朝鮮一向都對著咱們不恭順,俗話說,兩父子已經分家了,兒子若是不孝順,老子何須強給他出頭,還要用自己的體己去補貼什麽呢?”

這個比喻倒是頗為貼切,“這朝鮮國現在還指望著從咱們這裏借兵呢,大家夥還不知道,朝鮮哪裏投入了多少銀子了嗎?”

幾個人正在攀談著,一個眼尖的人看到了前頭的小廳之中走出了幾個人,連忙互相打招呼收斂聲音,靜氣凝神一溜煙的都散了,清代的兵權,由皇帝獨攬,凡用兵大事均由皇帝親裁,平時由之前的內閣大學士和現在的軍機大臣參議謀略,欽命統兵大臣直接指揮。所以說,“名為兵部,但司綠營兵籍武職升轉之事,並無統禦之權”,以前來說,兵部撐死了只是一個總後勤部的職責,但是自同治朝以來,中樞各部院的職權都是迅速的擴大,無論哪一個部院都是如此,就連昔日被視作為地位稍低的工部,也成為中樞之中最為財源滾滾的部院,比如詹事府這種機構定位為教導太子的機構——本朝自康熙皇帝二廢太子之後就從未有過太子這個稱號,所以這麽多年詹事府一直過的很是慘淡,新官制施行後,如何讓這些本來沒有任何經驗的官員能夠迅速的適應,那麽詹事府就成了新進官員們的初任培訓機關,國子監成了官員升遷的培訓機關,這樣一來,皆大歡喜,有權才意味著有錢,如果沒有差事可做,自然也就不會有任何的戶部撥款了。

兵部也是同理,原本清朝體制,不需要一個和前明一樣職權頗大的兵部,明朝的兵部尚書是十分厲害的,於謙在擁立景泰皇帝的時候就憑借了他作為兵部尚書手裏的權力。當然那是非常時期,但也證明了兵部尚書作為指揮軍隊這巨大的權力所在,本朝號稱“君臣上下之界最嚴”,自然兵部尚書的權柄就小了許多,加之之前歷代君主視臣下為奴仆,絕不會將最為重要的兵權交托臣下,加上滿漢兩套領導班子,分權就是意味著扯皮。而到了鹹豐朝地方團練紛紛興起的時候,兵部因為國庫空虛而僅有的後勤轉運糧草之權也不復殘存,地方團練興起,就地納糧,根本無關兵部的職權了,這個時候的兵部職權為歷史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