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賓至如歸(一)(第2/3頁)

張佩綸是李鴻章青眼之人,之前也是在李鴻藻的手下當翰林院是,徐世昌也是翰林院出身,但徐世昌因不見寵於大學士李鴻藻,李鴻藻認為徐世昌“虛矯過人”,因而不得寵難以發達。兩個人現階段是分屬兩派,這是明面上,但是徐世昌既然不得寵於李鴻藻,這派系到底是如何區分,倒也是難說的很了。

“咱們幹事當差的,不論在哪裏都是一樣的。”張佩綸笑著說道,“都是華選清流,哪裏談得上什麽世俗之見呢。”

兩個人談了一談風月,過了大概半個時辰,徐世昌就起身告辭,張佩綸送到中庭,徐世昌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禮帖,“兄台即將上任,弟也沒什麽嘉儀可贈,只能是從天津以及朝鮮擇了幾樣土物,進獻給幼樵兄。”

兩個人今個晚上是一點官面上的事兒都沒談,只談了一些風月之事,徐世昌臨行的時候才這麽點了一句“朝鮮”,張佩綸就已經了然,“菊人你和朝鮮那位關系好,愚兄盡然知曉,他是督台底下重用的人,愚兄不會不知道輕重,外頭的些許流言蜚語,我是聽不到的,就算聽到也不會放在心上,日後我在天津,那一位在朝鮮,正是可以相互扶持的,請你不要擔心,這土儀就不必了。”

徐世昌再三不肯,張佩綸也只好收下,等到徐世昌走了之後,張佩綸打開一看,十分滿意,果然只是一些土儀,朝鮮的高麗瓷高麗紙,還有天津的兩籠黃花魚,的確是正宗的土貨,不過張佩綸看了這單子,不由得冷笑一聲,原本風輕雲淡的表情陰雲密布,“這會子來做什麽溜須拍馬的事兒,都來不及了。”他不屑的把禮單丟在了一邊,就這樣袖著手站在台階上,“人都是活在世俗之中,我又不是聖人。”他小聲的喃喃自語,“怎麽會不顧及外頭的言論,既然外頭的人都說是你袁世凱從我這裏搶了李三小姐而去,讓我這在外頭的名聲一落千丈,別人沒法子對付,那麽,嘿嘿,也只好來對付對付你這河南佬了。”

到了次日,中樞正式的旨意下達,張佩綸任天津兵備道加布政使銜,這一日張佩綸到了司務廳,受了同僚們的慶賀,又和副手交接完畢,幾個會同館、捷報處、档房、本房、督催所、當月處、車駕清吏司等司房的主官郎中都紛紛來道喜,“雖然說這京官最貴,可哪裏比的上張大人這樣出使地方,任兵備道,專司糧草後勤之權?”電報房的郎中笑道。

“這是自然。”車架司的郎中接話奉承道,“這實權在手,又加了布政使的銜兒,當然是華貴之選,哪裏比不上我們這些窮郎中了?只怕過了年,天津的巡撫布政使任期一滿,到時候加銜兒就成了正職,咱們可就是要跪迎跪送了!”

車架司的郎中語氣裏透著一股含酸的味道,一般來說,各部司郎中外放也不過是一任知府,張佩綸雖然是擔任過南洋船政大臣,比這些一直在兵部衙門的郎中們多了一層資歷,可到底,兵備道的確是一個肥缺,而且是一個實缺,天下的兵備道那麽多,可能夠管著軍隊的命脈子的,可就有數的那麽幾個。

張佩綸團團作揖,“各位大人,正是折煞佩倫了,哪裏說的上什麽跪迎跪送的話兒,無論如何,咱們都是同僚,俗話說,芝蘭同室,打斷了骨頭連著筋,佩倫雖然外放,可到底還是歸著大人們管的,日後這登台唱戲,若是沒有幾位爺捧著我,別瞧著我姓張,天津兵備道衙門那也是開不了張的。”

張佩綸的為人處世,在宦海之中沉浮許久,這麽多年從目中無人早就是和光同塵了,昔日的桀驁不馴改成了滑不留手,一席話說的十分詼諧幽默,又加了一點戲園子的切口,倒是讓大家哈哈一笑,幾個原本對著張佩綸十分芥蒂的郎中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既然是捧著,也不好繼續說什麽風涼話,“張大人如此客氣,咱們也不好說什麽,不過無論怎麽說。”電報房郎中笑著說道,“今個咱們要吃大戶,請張大人做一個東道,慶一慶張大人的升遷之喜,如何?”

“那就是瞧得起張某了。”張佩綸笑著說道,“佩倫已經在梅亭居準備好了酒筵,候著各位大人的大駕光臨了!”

“哪裏可沒什麽好玩的。”武庫司郎中大搖其頭,“一個個看上去十分溫順,可怎麽樣都不讓人近身,這倒也罷了,咱們都不是那些沒見過世面沒嘗過肉味的初哥兒,可這人無趣,酒還偏偏沒味道,吃的也是冰冷,只有那麽一點子的歌舞還可以偶爾嘗嘗新,要我說,哪裏可沒什麽好玩的!”

張佩綸哈哈一笑,“鄂大人,這你就是看錯了,東洋女子認死理,若是之前沒交道的人,斷然是不伺候的,您去的少,人家不知道你的風雅,去的多了,可就知道這些東洋女子其實是最火熱的了。且不用忙著換地方,佩綸已經下了帖子,今個務必要讓梅亭居哪裏拿出十八般的手藝,定然要讓各位大人賓至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