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其中深意(一)(第2/3頁)

“是啊。”孫毓汶攤手說道,“皇上願意讓李鴻藻拔進來,知道請皇太後的旨意,這也沒什麽,總是以前一樣的道理就是了。話說起來,王爺,您大約是不知道,我寧願李保定這樣的道德君子來,也不樂意別的人進軍機處,所以我才舉薦了他!”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啊?”禮親王皺眉說道,“難不成這李鴻章是你孫中堂賽馬的下駟嗎?”

“王爺最是睿智不過了。”孫毓汶笑眯眯地說道,“毓慶宮裏頭,比李鴻藻有手段的人,還有,只是我想著——自然也是幫著王爺著想,李保定是迂腐,但也是道德君子,這私德極好,若是入閣,他就事論事的居多,管著部務,也妥當,不會給王爺添亂子,可若是別的人也入軍機處,那王爺可是要麻煩,只怕是這軍機處裏頭都要鬧得不可開交。”

禮親王若有所思,孫毓汶這把火燒的正是時候,禮親王又不笨,怎麽會不知道,李鴻藻地位尊貴,行事光明磊落,不會搞那些歪門邪道,就算有什麽難聽的話,權當做聽不見就是了,何況想必皇帝心裏也明白,道德文章想要治理好國家,是不成的,李保定入閣,也不會存著來接替自己這閣揆的心思,雖然禮親王也有這方面的擔憂,畢竟他也已經擔任閣揆十年了,五年一屆,十年一換,這是尚書以下定的規矩,軍機大臣原不在此限制之內,禮親王坐鎮軍機處,外頭的謠言紛爭,或者是禦史和清流們的折子裏頭,都有提議,讓軍機處也搞成十年一換,免得上頭的人除非病退,不然資格夠的人,都無法入閣,這是一種風潮,的確要警惕,加上孫毓汶沒有說出來的話,沒有點明的人,都是值得警惕的。

皇帝的親信,帝師或者他青睞的人物入閣,按照孫毓汶所說,的確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攔,那何不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禮親王點點頭,“你說的不錯,李保定若是不能入軍機處,就沒人能入了,光緒十年前也是如此,若是將來一起在一個鍋子裏頭吃飯,想必他也不會跟著別人拆我的台。”

額勒和布搖了搖頭,饒是禮親王這樣世襲罔替的親王,也要擔憂著聖寵以及權柄的問題,孫毓汶點點頭,“王爺說的極是,若是咱們把李保定擡進來,想必皇上也會滿意,其余的人若是有什麽意見,也不至於有什麽糾紛可言。”

“那你說說看。”禮親王對著孫毓汶十分佩服,他時常對著外頭的人說恭親王有曹毓瑛孫桂芬,自己也有孫毓汶可以作為出謀劃策,他又連忙問道,“皇上難道也想著讓他的師傅們當這個戶部尚書?別的尚書倒是也罷了,我就擔心,這管錢袋子的人,務必是要牢靠的,若不然,將來有的鬧饑荒!”

“今個一看,大約也有這樣的可能。”孫毓汶點頭說道,他也是覺得禮親王的想法很是正確,“咱們這幾個人,皇上明擺著不滿意,但是又因為之前留下來的舊規矩,皇太後寬仁大度,把選人之權放在咱們軍機處,皇上不好即刻改弦更張罷了,若是聖祖仁宗這樣的聖君,只怕早就乾綱獨斷了。”

禮親王有些煩惱,“哎!這些事兒,真是煩,差事難辦!”

靠著猜上頭人的心思,這不就是難辦嘛!何況兩姑之間難為婦,孫毓汶的話,也要聽進去,有些人只怕也是皇太後屬意的人選。

禮親王雖然不用看孫毓文的臉色,可到底,孫毓文的有些話,他也要聽進去,孫毓文用這樣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皇帝也用十分隱蔽的意思來表達,偏偏禮親王不習慣這一套,所以覺得非常的厭倦。

這種感覺這幾年來越發的感覺強烈,禮親王的性子還是喜歡直截了當的辦事當差,昔日慈禧太後從來都是直截了當的下旨,他性子和氣,而且與世無爭,當然了,當官千裏只為財,堂堂親王,又是閣揆,賺點生活費開銷開銷誰也沒什麽理由指責什麽。以前事兒辦的妥當,世人許多的譏諷之言,也無需太在意,可皇太後撤簾歸政,她對於朝政的影響逐漸減弱,皇帝親政大權開始加強,可這一個過程,是需要漫長和持久的,許多的情況下,當差辦事,不僅是要皇太後滿意,更是要讓皇帝滿意,可這兩宮之間,許多時候都是不統一的,真真是應了那句話“兩姑之間難為婦”了。

禮親王這時候倒是生出了幾分急流勇退之心,“差事難辦,我只怕是幹不了多少年了。”禮親王搖了搖頭,“若是萬歲爺想要撤了我,我是二話不說,即刻拱手讓出的!”

“王爺您就無憂吧!”額勒和布笑道,“您不當這位首輔,誰來當?誰配當?誰都差那一份火候!您的性子和緩,外頭的人不知道瞎咧咧,咱們一起當差的,還能不知道王爺多重要呢?”他轉過頭對著孫毓文說道,孫毓文含笑點頭,“調和鼎鼐,協理陰陽,這是誰都拿不下的,難不成讓我和閻敬銘這樣的暴脾氣來當這個領班軍機大臣?只怕沒幾天就要鬧得滿城烽火了!您是八大王之首,位份尊貴,許多事兒,別人看不穿,也就是您看得穿了,看不穿的人,在軍機處呆不久,皇上就算是再敬愛他那位師傅,也不至於以為,李保定足夠資格當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