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其中深意(二)(第3/3頁)

珍嬪含笑應下,又福了福,這時候大聲了一些,讓邊上的太監都可以聽的清清楚楚,“臣妾宮裏頭得了極為新鮮的野鴨子,這個時候已經燙上了,又加了山參和茯苓,最是益氣補血養身子的,皇上不如,晚上留下來在臣妾的宮裏頭用膳吧?”

皇帝溫柔的點點頭,“那就在你宮裏頭用膳,老龐。”他吩咐龐德祿,“告訴皇後一聲,今個朕就不過去了。”

龐德祿心裏暗暗叫苦,臉上卻不敢露出什麽,連忙垂首稱是,珍嬪笑著離開了,皇帝看著珍嬪的背影,整個身子松散下來,“哎。”他滿意的搖了搖頭,“走吧!”

皇帝走進了寧壽宮,到了養性門前,這個時候寧壽宮總管太監夏守忠連忙出來請安問好,皇帝問,“親爸爸呢?”

“這會子還在樂壽堂歇中覺呢,估摸著時候差不多可以起來了。”夏守忠說道,“主子娘娘也來了。”

“皇後也來了?”皇帝點點頭,“既然如此,朕就進去候著好了。”

寧壽宮區位於紫禁城內外東路,占據了大內東北部一大塊長方形的院落。明代時這裏只有稀疏的幾座宮殿,是供太後、太妃養老的宮區。到了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為了讓皇太後頤養天年,於康熙二十二年建造了寧壽宮。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之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花了五年的時間,擴建,改造了寧壽宮,可是乾隆皇帝寧壽宮是一天都沒有住過,他到死都是一直住在養心殿,就算是退位成為太上皇之後還是賴在養心殿,使得嘉慶皇帝十分尷尬,不得不蝸居在毓慶宮那裏。

既然是最喜好奢華鋪張浪費的乾隆皇帝修建,那麽寧壽宮的規制是決錯不了,寧壽宮是紫禁城的城中之城,乾隆改造後的寧壽宮建築群,宛如紫禁城的縮影,也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前部有九龍壁、皇極門、寧壽門、皇極殿、寧壽宮,規制分別仿紫禁城中路的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寧壽宮的後部又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養性門、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和北三所,養性殿就是仿照養心殿,只是體量稍微略小些,養性殿的作用也是作為乾隆皇帝退位太上皇之後召見群臣商議政事的地方,所以這還不算是寢殿,乾隆皇帝安排的寢殿,就是養性殿後頭的樂壽堂。

皇帝越過了養性殿,走到了樂壽堂,樂壽堂前兩邊古柏常翠,因為此地是寢殿,故此沒有用漢白玉的基座,樂壽堂仿長春園淳化軒規制,其南北庭院東西廊壁嵌敬勝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為退位後的寢宮,禦題“座右圖書娛畫景”聯句,故此堂亦稱寧壽宮讀書堂。

皇帝走近樂壽堂,殿門口的守門太監只是行禮卻不請安,皇帝點點頭,跨步走進了掛著乾隆禦筆的“樂壽堂”牌匾,走進了明間,慈禧太後選了此處的西暖閣為寢宮,再往裏頭走就不合適了,於是皇帝從明間的後頭繞了出去,朝著北邊走了半射之地,只見當空出現一大塊插天玲瓏青蔥玉山,這是乾隆朝雕刻的大禹治水圖玉山,上頭人物眾多雕刻繁復,做工細致,十分好看,又是千余斤的剔透青玉雕刻而成,堪稱國寶,此玉山自從刻好之後一直就放在樂壽堂的北殿,意在鎮壓風水,匯聚福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