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問計寧壽(一)(第2/3頁)

“軍機處選了戶部尚書的人選,不過似乎萬歲爺不太滿意,停在那裏了,軍機大臣皇上原本是要定下來的,不過也說要先來請老佛爺的懿旨,所以,奴才覺得,皇上倒是為了這事兒來的。”

殿內放著許多瓜果鮮花,清新的花果香十分舒服,皇太後顯然這會子也舒服極了,“皇上有孝心了。”

皇太後走出了西暖閣,皇帝和皇後已經在西裏間等著了,見到皇太後出來,連忙請安問好,皇帝尤為尊敬,單腿下跪打千請安,皇太後點點頭,吩咐左右的太監,“快把皇帝扶起來,又不是什麽大場合,宮裏頭見面,皇帝還這麽客氣做甚?”

皇太後坐了下來,皇帝坐在了對面,皇後坐在地上的圓凳上。夏守忠遞了一串紫紅色碧璽佛珠上來,太後拿了起來,不停地開始轉佛珠,“你們兩個夫妻雙雙把這樂壽堂進,想必是有什麽事兒吧?”太後看了皇帝一眼,“皇帝先說。”

“是。”皇帝笑盈盈地說道,他見到皇太後臉上淡淡的,心裏也加了三分小心,“今個在養心殿議事,議的是要補幾個人到軍機處,這裏頭的幾個人都是極好的,但是兒子想著,怕選了不好的人進來,不能夠幫著處理政事,反而添亂,這就是不好了,思來想去,總是定不下來,總是要請親爸爸可憐可憐兒子,幫著兒子把把關。”

太後盤著腿坐在炕上,聞言笑道,“你已經親政不少日子了,我雖然不管外頭的事兒,可到底是聽的到的,外命婦入宮朝見,說起外頭的事兒,大部分倒也贊揚的多,而且還有報紙可以瞧著,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你辦的極好,我這垂簾聽政,又訓政一年,說是扶上馬,又陪著你走了一程,你怎麽還來問我老婆子呢?可不能這麽偷懶著了。”

雖然規定好是訓政一年六個月,可到了一年期滿,慈禧太後就宣布結束訓政,顯然皇帝理政的實習期在慈禧太後看來已經很滿意了,所以提早結束了訓政。皇帝點點頭,“兒子不敢偷懶,只是親爸爸留下來了這麽好的局面,兒子惜福珍重,不敢有什麽閃失,故此還是要請親爸爸來幫著定一定,兒子的心裏也能夠安穩一些。”

太後瞧了皇後一眼,“這也沒什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人,就是有犯錯的時候,我垂簾二十多年,說起來,也不可能沒有犯錯的時候,犯錯是不可怕的,及時改正就是了。皇帝是有仁心的,但是還少了一些果斷,不過這也沒什麽,臣下提供意見,一般來說,都不會走了大褶子,你只需要斟酌著辦就好。皇帝你說是好局面,那麽偶爾有犯錯的時候也不怕,既然皇帝你來找我,那我說不定也要幫上一時半會的了,說吧,軍機處選了什麽人出來啊?”

“是。”皇帝說道,“崇綺,剛毅,徐用儀,劉坤一,王文韶,李鴻藻,一共是六個人。”

“皇帝準備選幾個人進軍機處啊?”

“兒子以為,總是在三兩個左右,不宜太多。”

太後點點頭,“這幾個人都不算錯。”崇綺是理藩院尚書,文華殿大學士,一等承恩公,以前當過烏裏雅蘇台總督兼管北海省,他是蒙古八旗,同治皇帝的嶽父;剛毅是禮部滿尚書,他是刑部筆帖式出身,後逐漸升為郎中、按察使、布政使。光緒十一年,出任山西巡撫,在黃河河套屯田並設官治理。光緒十四年,調任江蘇巡撫,適逢蘇南地區遭受洪澇災害,剛毅采取以工代賑的方法整修當地水利工程,特別是整治了上海境內的蕰藻濱和吳淞江,政績斐然;第三個徐用儀,是吏部尚書,清鹹豐九年舉人。同治元年為軍機章京。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光緒三年為太仆寺少卿,遷大理寺卿。曾上《整頓圜法疏》,提出整頓錢法建議,並奉旨議行。劉坤一,太子太保兩江總督兼上海通商大臣,是曾國藩去世之後湘軍元勛首腦;王文韶,禮部漢尚書,這一位大家是挺熟悉的,之前因為雲南軍需案被寶鋆抓住痛腳,被迫辭去軍機大臣,後來出任直隸總督,又轉任禮部尚書;李鴻藻,武英殿大學士翰林院掌院,這一位就不必說了,不管是觀眾朋友還是慈禧太後都太熟悉了。

慈禧太後說不太錯,“既然都不錯,皇帝你自己個選就是了。”

“還是請親爸爸聖裁。”

“什麽裁不裁的。”皇太後笑道,“還要我勞神來想著這些事兒,罷了,皇帝這麽有孝心,我就多說幾句,這幾個人都不錯,但是都有各自的不好,崇綺,是老資格了,也是同治年的狀元,大清朝這麽多年,也就出了這麽一位旗人狀元,資歷是夠了,可這歷練。”太後搖搖頭,“還不夠,只是當了宗人府的差事,又去了北邊,他的身份夠好,是孝哲皇後的親生父親,又是蒙古八旗,蒙古人都賣他的面子,僧王之後,他算是蒙古族裏頭出息大的,這個人,歷練的不夠,北邊的總督,能有多少事兒?管著理藩院甚好,而且這個人古板的很,怕是容易認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