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其樂融融(一)(第2/3頁)

別人不清楚,慈禧太後恍然大悟,“哦,這不就是和吉他一樣嗎?”橫抱然後用撥子撥動發出聲音,“皇貴妃你會這個嗎?”

“卻是不會。”麗皇貴太妃坦白說道,“這琵琶沒有實物可練,也不知道這制式如何,若是能有個實物練一練,臣妾倒是可以學起來。”

“瑛貴妃,你知道的多。”太後笑道,瑛貴妃最喜歡去的就是圓明園裏頭的文淵閣看書了,“知道這世間還有那裏有這樣的琵琶嗎?”

“民間或許有,但是只怕也不多了。”瑛貴妃說道,“唐朝到如今已經一千多年,什麽樣的東西,都禁不起這麽多年的戰火焚毀,大內之中至多也只有唐宋的卷紙之類收藏,若是琵琶的確不曾見到過,或許藩屬國昔日有中華賜物,可能還有此物。”

太後目視學妃閔妃,兩國都是新建沒多久,就算是李朝夠久了,可也不過是三百多年,兩人都稟告這些東西都是沒有了,太後有些失望,“罷了,我先幫你留意著,再讓升平署看看能不能復制,好東西,若是咱們都忘了,這可不好。”

“咱們可是有許多的好東西。”太後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突然就拿起這個繩子就說起這件事兒來,“這麽多年都沒有了,想想也實在是可惜啊。”

“我聽說如今外頭也有人提倡著回復古禮、古藝。”麗皇貴太妃說道,“外頭的人倒是有著不少喜歡著這些呢?”

“哦?”太後微微挑眉,“真的有這麽一回事?”

“是有這麽回事。”邊上的珍嬪大著膽子插話道,“想著說周禮乃是孔聖人最為推崇的,臣妾是不懂,外頭的人說這個是好的,聽說有些翰林學士都上折子要萬歲爺復興周禮呢。”

“復興周禮?”太後不屑一顧,“孔夫子說,逝者如斯夫,世間萬物都是要不停地往前發展的,周禮最要緊的就是禮樂,周禮的基礎,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君臣,有分封制為基石,這些大臣難不成想要當諸侯王?到地方上世襲罔替不成?”

“孔子不過是覺得春秋時期諸國禮制敗壞,互相攻殲不休,他自己個又沒見過周禮,怎麽知道周禮如何呢?那也只是孔夫子覺得看不到摸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東西,周禮是寄托了他心目之中最好的幻想,故此要鼓吹復興周禮,周禮裏面可是都說要殉葬的,算起來,咱們這些在座的。”太後微微一笑,“可都是要到東西陵去陪著祖宗們的。”

雖然是笑著說話,可大家夥還是覺得有些不舒服,麗皇貴太妃扭動了身子,“這些該死的殺才!”她勉強笑道,“我也是這麽一說,想必有娘娘坐鎮,外頭的人也鬧不出什麽風浪來,說起這些事兒了,若是讓娘娘不痛快,真真是臣妾的罪過了。”

珍嬪的臉上訕訕的,慈禧太後繼續說道,“孔夫子有些話,的確是字字珠璣,可有些話,現在的人未必做得到,他盛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麽喜歡聽孔夫子的話,怎麽不做這件事兒?顏回可是孔子都很推崇的人物呢,誰要是想復興周禮,那就請他喝清水,吃白飯,吃上一個月,把家裏的錦衣玉食和嬌妻美妾都一概拋了,那我才真的信他們,是真心想要恢復周禮。”

大家又是會心一笑,於是按下不提,復又開始擊鼓傳花的遊戲來,這一回是珍嬪中了,她站了起來,“臣妾只會唱一段小曲,還望老佛爺不要嫌棄。”

“不會的,你且唱來吧。”太後爽朗一笑。

“臣妾唱的是《南柯記》的一出。”珍嬪清了清嗓子,朱唇輕啟,款款清唱了一段“北烏夜啼”:

“俺本是怯生生病容病容嬌態,早戰兢兢破膽驚骸,怎虞姬獨困在楚心垓,為鶯鶯把定了河橋外,射中金釵嚇破蓮腮,咱瞭高台是做望夫台,瞭高台是做望夫台,他連環砦打破煙花砦,爭些兒一時半刻,五裂三開。”

聲音清脆,又十分的柔弱,帶著一股怯生生的意味,雖然清脆卻也不是高亢的要刺破人的耳膜,太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對著常貴太妃說道,“咱們這後宮啊,真是藏龍臥虎,真人不露相,這輪到的幾個都是有招兒的。”

常貴太妃笑道:“這都是太後娘娘教導有方。”

“這是她們的造化,是她們的本事兒,和我有什麽關系,這可是萬萬不敢居功的。”太後從腕上退了一個玻璃底深碧色翡翠戒指,叫珍嬪上前,“這個給你。”

“臣妾惶恐,謝過太後。”不同於珞嬪的惶恐不敢接受,珍嬪倒是大大方方的福了福,接過了那個戒指。

她剛剛接過了戒指,就連忙戴了上去,戴在無名指上還嫌小了先,她連忙又放在了中指,深碧色的翡翠映襯著珍嬪的臉分外的嬌艷,就連慈禧太後見慣了美人,也不由得連連點頭,“寶劍贈俠士,寶石配佳人。這句話是再也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