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舉國之力(二)(第2/3頁)

“老佛爺的意思是?”

“傳旨叫孟加拉國的人到印度裏頭去遊蕩遊蕩。”太後神秘地笑道,“他們就老實了。還有布爾地區,哦,那裏咱們是沒什麽兵,不過也可以擺出姿態,我就不信,英國人會為了日本人做什麽舍生忘死的事兒。”

“老佛爺的意思,難不成英國人是為了日本人才如此做的?”

“只怕是有這個意思,不然這一位副首相,也不會和神奈川號一起來亞洲了,他想借著自己的身份壓著,免得神奈川號出現什麽不該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怕咱們會動手。”

李蓮英溫和地笑道,“咱們可是禮儀之邦,老佛爺心最仁慈不過,怎麽會打劫過往的船只呢,這些英國人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那可難說,哎。”太後無奈地說道,“有時候這天朝上國的名號,也是一個累贅,如今倒是好了,佛祖要做,狗肉還想著要吃呢。”

“我倒是存了想要打劫的意思,只是年紀大了。”太後捏著佛珠不停的轉動著,“臉皮反而薄了,還真不好意思朝著日本人下黑手。”

“日本人算不得什麽。”李蓮英眼神一閃,“老佛爺預備了那麽多的後手,日本人只要敢動,那就沒他的好。”

“噓~言多必失啊。”太後笑眯眯地說道,“罷了,便宜日本人了,這一次我就先不去管他了,可英國人不來,這萬國大會,可就少了一塊,終究是美中不足,英國人幫著日本人來壓著我,我倒是也不能讓日本人閑著,自己不好出手,請別人出手吧。”太後伸出手掌,偏過頭,悄悄的對著李蓮英說道,“花點銀子,叫人如此如此,也算是摟草打兔子,兩不耽誤了。”

“老佛爺智深似海。”李蓮英大拍馬屁,“奴才這就去辦。”

“這些人啊,一點也不讓人省心。”太後搖搖頭,“要鬧一鬧,那就鬧一鬧吧。”

雖然已經親政,但皇帝每日還要上一兩個時辰的課,李鴻藻和翁同龢徐桐還有王愷運四人,是漢臣裏頭的師傅,其余的騎射滿文等另算,徐桐上的課最少,李鴻藻次之,翁同龢兩三日就有一日來上,可畢竟不及王愷運,除卻休沐之日,幾乎是日日要來授課的,這信任與否,是一眼就瞧得出來的。

這一日,王愷運就在勤政殿的“潛德書屋”裏頭,講完了王莽篡漢的故事,他倒是不說漢朝什麽氣數與否,只是說王莽的新政如何,饒是光緒皇帝心裏牽掛著事情,但還是被王愷運的話頭吸引了注意力,一個時辰須臾就過,光緒皇帝閉上了眼,仔細回想了一番,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王師傅講的透徹,史書都認為王莽企圖篡漢,罪不可赦,可按照王師傅的專政,王莽這個新政,倒是有些可取之處,唯一自取滅亡之道,就是欲速則不達了。”

“就是此理,王莽身處亂世,意圖用滔天大手撥亂反正,奈何欲速則不達,故此功敗垂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為學的意義所在,至於什麽篡漢的,也只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須知魏武帝的評價,可委實比王莽高了許多。”

“朕倒是覺得,王莽的許多新政,倒也不是不好,只是太超前了些,不能用在漢末。”

王愷運微笑不語,“臣只是一得之愚,皇上可以搭配著其余的師傅一起參考著聽。”

皇帝還準備繼續問有關於王莽新政的事情,可王愷運不搭話,他也不好再問下去,只是說起了他一直掛念的事兒,“王師傅大才,朕是知道的,昔日也曾任通政司使,九卿的位置已經當過了。”雖然通政司使這個位置是比較雞肋的,但是王愷運昔日在這個位置上,發揮了通政司的功能,通政司充當了中央辦公廳的作用,委實是位不高而權重。“吏部的考評都是上等,朕意,想要王師傅再次出仕,來幫一幫朕。”

“皇上謬獎了。”王愷運絲毫不吃驚,風輕雲淡地說道,“臣一直在毓慶宮弘德殿為陛下講課。”

“僅此不夠。”皇帝堅定的搖了搖頭,“閻敬銘的戶部尚書要退下來,孫毓文的吏部尚書,朕也不願意他繼續管著,這兩個尚書,朕屬意王師傅接管其中一個。”

這就是帝師的好處了,其余的官員,除了日日見面的軍機大臣之外,一輩子之中,能有幾次完整的和皇帝說話的機會?呈現給皇帝朱筆圈定的人裏面,皇帝只是看到過大部分的名字,這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身為帝師,每天都把自己的學術灌輸給皇帝,皇帝自然而然就會把師傅視為最親密的人,日後登台拜相,帝師當然是皇帝最想用的人選。

尋常的官員那裏有可能這樣的讓皇帝出言,兩個最緊要的部院尚書由著王愷運選,要知道無論是歷朝歷代,官帽子和錢袋子,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這麽多年來,吏部尚書永遠是部院裏面最有實權的一位,戶部尚書則是最有錢的一位。這樣大的機緣在別人那裏,只怕是要眼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