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劉裕,貴族中國的叛逆者(第2/7頁)

另類的劉裕,很快迎來了人生裏的另一個考驗,在孫恩之亂接近平定的時候,搖搖欲墜的東晉政權,又發生了內訌。公元402年,荊州刺史桓玄突然發難,率軍一路東進,攻克了東晉的都城建康,廢掉了晉朝皇帝,改國號為“楚”。這個桓玄,就是赫赫有名的東晉權臣桓溫的兒子,比起他一輩子都沒膽量篡位的老爹來,桓玄膽大包天,不但篡位成功,更開始了對東晉重臣們的清算,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戰功卓著的北府軍統帥劉牢之。劉牢之可以說是當時東晉的第一戰神,在淝水之戰中,正是他率軍奮勇沖鋒,把苻堅的80萬大軍沖得大潰,成就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鬥。沙場上勇猛,官場上卻窩囊,桓玄篡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剝奪了劉牢之的兵權,然後又逼劉牢之自盡,一代名將,最後含冤上吊。殺劉牢之,桓玄等於把整個北府軍都得罪了,在北府軍中,劉牢之好比這支部隊的再生父母,是這支強大軍隊的締造者,他蒙冤身死,讓整個北府軍從此視桓玄為“死仇”。對劉裕而言,劉牢之對他有知遇之恩,平定孫恩的時候,劉牢之很賞識劉裕,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拔,劉裕才成為了一個高級將領。如今恩人被害,換作任何人都會怒火萬丈,但劉裕此時卻表現出難得的冷靜,他知道自己此時的實力,根本無法和桓玄抗衡,所以人在屋檐下,也就只好低頭了,桓玄篡權之後,劉裕主動向桓玄表示投靠。他的投靠,在桓玄看來有很重要的意義,強大的北府軍,一直讓桓玄如鯁在喉,而今得到了北府軍中的重要人物劉裕,也就等於瓦解了這支軍隊。所以桓玄非常高興,對劉裕的招待很優厚,不但經常邀請他飲宴,劉裕要裝備要錢糧,桓玄也很大方地一一滿足。當時桓玄身邊的許多人,都勸桓玄趁機除掉劉裕,如果桓玄是一個守成之主,他也許會這樣做,可桓玄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對屬下說,我要成就大事,就必須重用劉裕,特別是他日橫掃北方,劉裕肯定是一把殺敵的利器。也就是說,在桓玄的理想裏,稱帝只是第一步,他要做的還有自己父親畢生夙願:收復北方,統一華夏。

但是桓玄沒有想到,劉裕這把“利器”下手的第一個目標,竟然就是他自己。在投靠桓玄的這段時間裏,劉裕一直養精蓄銳。為了表達對桓玄的效忠,他主動把自己的許多部下遣散到了別處,比如他把自己的親信何無忌派到了慶陽,同宗兄弟劉毅派到了廣陵。廣陵此時是桓玄的弟弟桓弘的地盤,派劉毅過去,似乎是讓自己的親信,處於桓玄勢力的監控之下。表面看,劉裕是在主動肢解自己的軍隊,表示自己毫無反對桓玄之心,事實上,他是給桓玄埋下了無數顆定時炸彈。到了公元405年二月,這幾顆炸彈終於爆炸了,是年,劉毅在廣陵起兵,殺掉了桓玄的弟弟桓弘,桓玄政權的一大臂膀,就這樣給砍掉了。與此同時,劉裕也在京口發難,趁著桓玄打獵的機會發動政變,一舉殺死了桓玄的堂兄桓修。如此一來,桓玄的羽翼頓時被斬掉了,勢單力孤的桓玄,倉皇之下連忙逃跑到了荊州。之後劉裕乘勝追擊,檄文各省,聲討桓玄的罪狀,東晉的各派勢力眼看桓玄倒台,紛紛表示支持劉裕,爭著做墻頭草。這場原本勢力懸殊的較量,因為劉裕的縝密籌劃,至此已經掌握了主動權。隨後劉裕帶兵進入了建康城,被推舉為反對桓玄篡位的“盟主”。到了公元405年四月,憑借著“擁戴東晉”的名義以及迅速擴充的軍隊,劉裕徹底消滅了桓玄的勢力,並且掌控了建康的局勢。次年三月,劉裕扶持晉安帝復位,這時候的劉裕,已經官升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儼然成為了國家柱石,確切點說,是國家的權臣。

對於當時的東晉王朝來說,無論是劉裕贏還是桓玄贏,都是沒有區別的,因為不管誰贏,東晉的皇帝都差不多是傀儡。但是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來說,劉裕和桓玄的這一場較量,意義卻遠遠超過了改朝換代。桓玄是東晉權臣桓溫的兒子,世代名門望族,在三國至西晉的漫長歷史中,世家大族一直壟斷著國家高位,出身不好只能靠邊站。然而在這場爭奪大權的內戰裏,最後靠邊站的,卻是身為世家大族的桓玄,得到勝利的,是出身寒微的劉裕,這對於整個南朝乃至整個中國的政治結構,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從這以後,寒門不再是依附於世家大族的附庸,他們本身已經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甚至足夠獲得國家的最高權力,這場政變對整個國家的沖擊,無論是政治觀念方面,還是國家政權構成方面,都是非常深遠的。

劉裕這段時期的所作所為,確立了他在東晉朝廷裏的“忠臣”形象,在當時世家大族眼裏,劉裕是東晉王朝的拯救者,甚至在後來編修《資治通鑒》的司馬光眼裏,劉裕也是“再造東晉”的絕對功臣。然而劉裕的真實目標,絕不是再造東晉,而是再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