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本是漢人,緣何『錯位』(第3/4頁)

當然,高歡最大的錯誤,還是出在對待皇帝的政策上,本來在魏孝武帝登基之後,做為擁立者的高歡大權在握,儼然已經橫掃北方。但是這個魏孝武帝並不老實,不甘心自己的傀儡地位,相反一心想著奪回政權。對這種局面,高歡事先並沒有做任何應對,放任魏孝武帝胡鬧,結果兩家展開大戰,傀儡皇帝哪裏是實權權臣的對手,魏孝武帝兵敗,投奔了盤踞關中的宇文泰,宇文泰趁機擁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和高歡分庭抗禮。高歡這才意識到,這個之前曾經不被他重視的宇文泰,已經成了自己的大敵。

當然高歡也很快做出了應對,在魏孝武帝出逃之後,高歡轉而立清河王世子元善為帝,史稱魏孝靜帝,同時帶兵打敗了宇文泰以及魏孝武帝的反撲,穩住了自己的政權。在這之前,為了不背“反叛”的惡名,高歡還曾經多次向魏孝武帝上表謝罪,邀請魏孝武帝回來,都被魏孝武帝拒絕。但這個魏孝武帝卻失算了,接納他的宇文泰,同樣是一個梟雄,很快就和魏孝武帝關系降到了冰點。這個魏孝武帝以亂倫為名,他的妹妹不讓出嫁,留在身邊給自己當老婆,這種禽獸不如的行為自然引起了非議。宇文泰曾經密謀要把魏孝武帝身邊的幾個妹妹殺掉,以消亂倫之醜,魏孝武帝知道後大怒,又想著顛覆宇文泰的政權。這次更慘,宇文泰立刻授意下人將魏孝武帝毒死,改立新君南陽王元寶,是為西魏文帝,這是公元535年的事情,至此,東魏和西魏,已經是分庭抗禮的態勢了。

在東魏和西魏對峙的初期,東魏的實力遠遠強於西魏,戎馬一生的高歡,也很想趁這個機會,來消滅掉這個威脅,一統北方。從公元536年開始到公元546年,高歡先後發動了5次大規模討伐西魏的戰爭,每次動兵都有20多萬,但戰爭的結果是每戰必輸。這時候的宇文泰,采取了府兵制等統治方式,雖然整個政權的力量弱於高歡,但是政權的凝聚力更強,所以5次戰爭的結果,是西魏一次次逃過亡國的厄運,東魏則損兵折將。終高歡一生,他都沒有戰勝宇文家族,他的子孫,卻最終被宇文家族所滅。

高歡建立的東魏,以及他的後代建立的北齊王朝,最被後人詬病的,就是他們的“大鮮卑主義”政策。

比起西魏信用漢人,不斷拉攏關中漢人士族,且在經濟上采取漢化的改革,高歡家族的所作所為,卻是恰恰相反。

高歡從起家到最終建立東魏,乃至他的子孫建立北齊,雖然也刻意拉攏北方漢人士族,在和爾朱家族的決戰期間,還特意發布了禁止軍隊擄掠漢人的命令,但是從他一生的整個政策看,卻都是以打壓北方漢族為主的,無論是對於北方的漢人士族,乃至軍中的漢族兵將,歧視和壓制都是主流。比如他曾拜作叔叔的北方漢族大家高昂,在與西魏決戰的時候,他一度不讓高昂參戰,理由是“你屬下的士兵都是漢兵,恐怕不濟事”,雖然之後高昂用一場大勝回擊了高歡的判斷,但是高歡這種“民族傾向”可見一斑。還是這位高昂,與鮮卑化的匈奴人劉貴一起鎮守北豫州,一次軍隊打仗,死了一些漢兵,劉貴知道後竟然說“頭錢漢兒,死又何妨”?意思說漢人的命只有一文錢,死了就死了,氣得高昂當場要殺了劉貴。在高歡的軍中,高昂是僅有的漢族名將,早期被高歡麾下的鮮卑族名將所輕視,後來憑借著自己的赫赫戰功才得到他們的尊重,但是漢人在整個東魏乃至北齊的地位,並沒有因為他而發生變化。高昂血沃沙場後,和他打了一輩子仗的西魏,竟然舉國為之而慶祝。對於高昂本人,高歡雖然敬重,但恩寵程度遠遠比不上他麾下的鮮卑族將領。比如高昂的死,發生在公元538年的北豫州大戰上,當時高昂遭到重創,原本有逃生的機會,那時候他已經逃到了高歡的屬地北豫州城下,但是守城的高永樂因與高昂不和,拒絕為他開門,導致高昂壯烈犧牲。事後高歡雖然痛惜不已,給了高昂很重的封賞,但是對於導致高昂身亡的高永樂,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追究責任,給了個降職的從輕處罰。高昂這樣的功臣尚且如此,整個高歡治下的漢人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事實上,在高歡即位的早期,為了實現他治下的“和諧”,還是做了很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稀泥。比如對漢人士族,高歡經常說:“鮮卑士兵是你們雇傭來的壯士,他們為你們打仗,你們不要仇視他們。”對鮮卑軍將,高歡的說辭是:“漢人是你們的奴仆,他們給你們提供糧食和衣服,你們為什麽還要欺負他們?”這種和稀泥的辦法起先很好,但是日久天長,效果就差多了,因為此時北齊境內的主要矛盾並沒有改變。這個矛盾,其實是當年六鎮起義的延續,即北方鮮卑族底層士兵和當時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北齊民族矛盾的外表下,根子上還是階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