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最後的金國勇士完顏陳和尚(第3/3頁)

從公元1228年到公元1234年,完顏陳和尚率領的忠孝軍,與蒙古大軍大小經歷了50多次戰鬥,全部獲勝。無論是蒙古本部騎兵,還是招降的漢軍,甚至從西域中亞請來的雇傭兵,全被完顏陳和尚打了個遍,幾乎所有的蒙古軍將領都發現,和完顏陳和尚打仗是一件很抓狂的事情。第一他很猛,不管多強的對手,他的軍隊都敢往上沖,哪怕是再劣勢的兵力,也從來不後退;第二他很鬼,有時候不知不覺,你就會被他攔腰切斷,有時候你想包圍他呢,卻被他算計了;第三他很堅強,曾經有一次,他身中十多刀,胸部中箭,卻不顧疼痛,依然沖殺不止,這是一個可怕的對手,是蒙古要想統一中原,必須要戰勝的對手。

完顏陳和尚的末日,是在公元1232年。對他來說,最悲傷的不是戰敗,而是他作為軍人,不得不接受一個錯誤的決定,沖向一個死地,以戰死來證明自己。為了統帥一個急功近利的錯誤決定,他將在最後那場殊死的拼殺裏,失去他的一切。

這一年三月開始,蒙古又集中大軍,決心奪取金國盤踞的鄧州,金國也集中了全部主力,包括3萬騎兵和13萬步兵,就由那位移刺浦阿統帥。這個貪得無厭的家夥,打仗也很貪得無厭,他希望能夠在這一戰中,用手中的兵力徹底消滅蒙古大軍。因此決定主動出擊,尋找蒙古軍主力進行決戰。但以金軍的實際情況看,這樣的想法無異於癡人說夢,甚至可以說是自殺。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軍事家,完顏陳和尚一開始就反對統帥的做法。他認為目前蒙古軍的優勢,是機動性強,以騎兵為主,金軍的優勢是步兵多,防禦力強,應該依托城防進行積極防禦,然後派騎兵偵察,用騎兵對敵人發起防守反擊。這本是一個最穩妥的戰略,但是移刺浦阿不接受,反而當眾斥責完顏陳和尚懦弱、畏敵。對於一個軍人來說,這樣的說法比死還難受,完顏陳和尚當場落淚了,他反駁說,我不怕死,我只是怕死得毫無價值。但落淚也沒有用,出征之前,像第一次出師一樣,這次完顏陳和尚命令全軍沐浴更衣,當眾訓話道:“此乃我最後一戰,望眾將奮力殺敵,一死報國。”他已經預見了這是個錯誤,但是沒有辦法,為了服從,他準備殺身成仁了。

這支13萬人的金國部隊出擊了。他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追擊著一觸即潰的蒙古軍隊,然而就在他們到達河南三峰山的時候,改變出現了。蒙古軍突然戰略大迂回,從兩翼將金軍包圍,以逸待勞的蒙古軍,將金軍一下子攔腰切成了兩段,毫無準備的金軍一觸即潰。那位起先斥責完顏陳和尚懦弱的移刺浦阿,此時腳底抹油趕快逃命,沒有想到卻被蒙古騎兵在筠州俘虜,成了可恥的叛徒。金軍裏唯一保持不亂的,依然是完顏陳和尚的忠孝軍。面對數倍於自己的蒙古大軍,完顏陳和尚沉著應戰,抱定必死之心,反而對蒙古軍發起了數次反沖鋒。戰鬥一直從早晨打到晚上,蒙古軍拼死圍追堵截,卻還是讓忠孝軍沖開了一個口子,完顏陳和尚帶著幾百名忠孝軍士兵突圍出來,進入筠州。然後,就是忠孝軍最後的演出了。經過一場慘烈的巷戰,忠孝軍全軍覆沒,完顏陳和尚被俘後寧死不屈,噴血而死。金國最後的勇士,就這樣走完了他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筠州與完顏陳和尚巷戰的,正是那位橫掃西亞的速不台,完顏陳和尚犧牲後,速不台大為悲痛,在墳前禱告說:好兄弟,來生與你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