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震驚元朝的『阿合馬案』(第2/3頁)

對阿合馬的專權,元朝朝堂上下早就引起了公憤。本來元王朝在平定南宋期間,漢臣漢將與蒙古族勛貴之間的關系一度緊張。阿合馬仗著忽必烈的寵信,把兩邊全都得罪。阿合馬的稅收政策,主要針對的是當時的漢族手工業者和工商業者,無論商人還是百姓都受害很深;而錢幣改革,更讓天下百姓都飽受物價飛漲之苦。對蒙古勛貴們,阿合馬氣焰十分囂張,特別是對伯顏、安童這些重臣,更是不拿他們當幹部,整天以“百官之首”自居,混到這一步,離死也就不遠了。

這裏說說這位真金太子。在元王朝成立初期,這位真金太子其實是漢儒派的實際頭領,他是忽必烈的次子,和許多漢臣交好。此人極其聰明,通曉蒙古、漢語、藏語3種語言,而且極其熱愛中原文化。在元朝建立之後,漢族知識分子一直希望元朝能夠實行漢法,而作為元世祖的忽必烈,卻更喜歡在蒙古遊牧民族制度和漢族制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漢法派和守舊派的沖突一直沒有斷過,而阿合馬,則是一個堅決反對漢法的大臣,因此也深遭真金太子嫉恨。可與此同時,他也得罪了蒙古王公中的守舊派,因他色目人的身份,使蒙古大臣們不甘心居於其下,如此一來,囂張跋扈的阿合馬兩面不討好,也自然迎來了他的末日。

除掉阿合馬的人,是一個叫王著的漢人。關於這個人的來歷,到現在為止,還有許多沒解開的謎。

王著這個人,各類史料上都說他是益州“千戶”,祖上是曾經幫助元朝打天下的功臣。此人為人性情豪爽,以行商為生,在大都當地交友甚廣,無論是劉秉忠這些漢官,還是關漢卿、王和卿這些梨園名家,皆和他交情匪淺。公元1282年三月,王著與一個叫高和尚的僧人合謀,謊稱為太子做佛事潛入大都,又假以太子名,詔令樞密副使張易出兵相助。接著,王著假托太子隨從的身份覲見阿合馬,謊稱太子要見他,阿合馬果然上當,被騙出宮來,接著王著手持大錘,當場殺死阿合馬,並高喊“為天下除此賊” 。事後,王著主動投案自首,這就是元朝初期震動朝野的刺殺阿合馬案。

事發初期,忽必烈極其震怒,下令嚴查。王著被收監,與王著一夥的高和尚、張易等人,也悉數被擒拿。忽必烈命令太子真金審理,實際的審理者,是此時的禦史中丞和禮霍孫。和禮霍孫辦事效率很高,幾天就定了案,說這是漢人惱恨阿合馬加稅,因此殺他泄憤,然後王著等人就草草地被誅殺了。接著,和禮霍孫在向忽必烈匯報案情的時候,開始給阿合馬下藥了,忽必烈一開始非常痛惜,但是和禮霍孫卻說:阿合馬實有罪。忽必烈起先不忍心查辦阿合馬,但接著墻倒眾人推,眾多蒙古王公大臣紛紛附議,歷數阿合馬之罪狀,眾議洶洶下,忽必烈終於下令徹查阿合馬。結果讓人瞠目結舌,除了大筆金銀外,僅小妾就有500多人,更讓忽必烈惱火的,是在阿合馬家裏搜出一張人皮,其小妾招供說是每天做詛咒之用的。忽必烈認為阿合馬是在詛咒自己早死,頓時勃然大怒,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阿合馬全家被抄,阿合馬的屍體被從墳墓裏挖了出來,放狼狗吃得一塊肉也不剩。這位元朝初期的第一位權奸,就以這樣一種淒慘的方式謝幕了。

同時元朝在真金太子的要求下,追查阿合馬的同黨。一共查出了阿合馬同黨714人,幾乎全被貶罷。元王朝的朝堂,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地震。

今天說到這起糊塗的“刺馬案”,多是說王著出於義憤,殺掉了阿合馬,但是仔細看看,事情未必這麽簡單。

在和禮霍孫的整個審理過程中,一直都是從速從嚴,幾乎是快速定了罪,然後草草地處決。按照王著和高和尚的供詞,他們兩個是冒用了真金太子的名義,假托真金太子的詔書調動了張易的軍隊,成功除掉了阿合馬。但問題是,阿合馬不是3歲的小孩子,怎麽會這麽容易就上當?

而整個的審理過程也從嚴從速,和禮霍孫等蒙古大臣,對阿合馬的死無不拍手稱快,繼而拼命下藥。在阿合馬死後短短幾天,就有大量的奏折揭發阿合馬的罪惡。如果說之前沒有過串通,這顯然是難以置信的。

因此,阿合馬的死,很可能是真金太子所策劃。以真金太子和漢族文士之間良好的關系,以及他推行漢法的願望,想做到這個並不難。而王著則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為真金太子鏟除了他未來的一個大禍患。如果阿合馬繼續橫行,與真金太子繼續交惡,隨著忽必烈對阿合馬寵信的加深,真金太子的地位也勢必會受到影響。因此先下手為強,這是最好的選擇。

阿合馬死了,但這場驚天動地的謀殺案,卻並沒有改變元王朝的內外政策。阿合馬死後,接替阿合馬職務的是漢族官員盧世榮。盧世榮本來就是靠行賄阿合馬得官,阿合馬遭清算初期,也曾被真金太子劃作阿合馬同黨,遭到貶斥。但是阿合馬死後,元王朝沒有得力的理財之臣,財政收入銳減,用人之際,又重新啟用了善於理財的盧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