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元朝其實亡於『經濟危機』(第2/2頁)

與此同時,元王朝還不得不面臨巨大的花費。元朝支出最大的幾個項目,一是歲賜,二是創立衙門。元朝的王妃、公主、王公、後妃,皆享有國家的“歲賜”。而且隨著成員的繁衍生息不斷增多,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同時元王朝的衙門也是“官冗於上,吏肆於下”。貴族也享有特權,蒙古人有72種,色目人有30種,單是這些支出,就足夠把元王朝的家底掏空。

事實上,從元王朝建立開始,就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經濟形勢,但元王朝自始至終,都采取了一種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增加收入——紙幣。

元王朝的紙幣,是元朝對整個人類經濟的一個貢獻。早期的元朝紙幣,承襲宋朝的交子,體系相當完善。元朝的紙幣,開始於忽必烈在位時候的公元1260年,以絲綢為本位,以銀兩為單位,起初尚且穩定,在元朝建立的早期,起到了穩定恢復經濟的作用。但是之後隨著元朝財政危機的加劇,元朝幾乎把紙幣當作了唯一的法寶。每次沒錢的時候,就大肆地發行紙幣。結果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紙幣日益貶值。根據《中國經濟史》的換算,僅僅是公元1287年的元朝紙幣比值,就比公元1260年發行時貶值了五分之四,而公元1287年的紙幣,又比元朝1309年的紙幣貴5倍。公元1299年,元朝中書省就曾奏報說,國家計劃內的財政收入,和實際收到的財政收入,其實差了一倍,不夠的那一部分,只能靠增加發行紙幣來填補虧空。到了公元1355年,元朝的鈔票更加泛濫。當時不但有國家各個階段發行的鈔票混雜,更出現了大量假鈔。最搞笑的是,還出現了專門的“畫鈔”,也就是用筆畫出來的鈔票,竟然都能在市場上堂而皇之地流通,當然也值不了幾個錢。這時候的元朝紙幣,已經形同廢紙一張了。

而元朝經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元朝從建立開始,保留了許多野蠻落後的制度,比如佃農制度。元朝的佃農形同農奴。在元朝,地主有權隨意處死佃戶,更可以整家整家地將佃戶買賣,佃戶的人身關系和家庭關系,都完全從屬於主人,這幾乎就是從封建制向奴隸制的大倒退。同時元朝的土地兼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劇烈的。元朝的王宮貴族經常掠奪民田,且可以不用任何手續就宣布將民田征用。一個自耕農如果運氣不好,自己的地被哪個貴族看上,可能一夜之間就會一無所有。

元朝的手工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元朝極度重視工匠,戰爭年代,每攻克一個城市,都將當地的工匠集中起來。元朝的官府手工業,主要依靠這些掠奪來的工匠們,他們毫無人身自由,大多都是無償勞動,只能領得微薄的口糧。因此元朝的手工業品,和宋朝相比,僅以現代出土的文物論,相差何止千萬。

與元朝經濟相關的,還有發達的海外貿易。在元朝的大部分時間裏,海外貿易的發達是元朝一個重要特點。但是元朝中期以後,大量日本倭寇竄犯東南沿海,沿海海路遭到阻遏。為抵制倭寇,元朝曾頒布了禁海令,但禁海的結果,就是市舶司的收入銳減,原本一度是政府歲入大頭的市舶司,逐漸陷入萎靡之中。元朝經濟,其實從一開始就入不敷出,然後財政赤字越來越嚴重,元末農民大起義,與其說是農民暴動,不如說是國民經濟的徹底崩盤。

元王朝統治的結束,是從公元1355年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開始的。起義的由頭,是治理黃河的河工們遭到了盤剝,怒火被迅速點燃。而事實上,這次由賈魯主持的治理黃河工程,是一個牽動元王朝國運的工程。因為比起明末的連年旱災,元末的特點是連年水災,特別是在公元1344至公元1355這11年裏,黃河泛濫竟高達9次,更重要的是,國家連賑災的錢都捉襟見肘。比如淮河兩岸發大水,大量農民逃荒,元朝當時根本拿不出賑災糧來,只能拿紙幣充數,結果,被災民們當作廢紙一張。元朝滅亡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

作為一個遊牧民族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政權,元朝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徹底完成從奴隸社會向封建化的轉型。在農業手工業方面,保留著落後的奴隸制度,在工商業方面,卻又太過超前,兩種矛盾長久交織的結果,就是國家不可收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