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桃葉河亭美人盛會(第4/13頁)

她簡單地梳妝了一下,然後走出了徐仁的草屋。她走到村口,秋天天空的清朗使她眼睛裏充滿了解脫的喜色;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那清晨帶濕氣的空氣使她的肺部為之一爽,這種清爽直通全身。這時村莊裏的屋頂都像蒙上了一層雲霧,幾聲呼喚孩子回家吃早飯的聲音在村莊裏響起。董小宛此時也感覺到腹中的饑餓,於是她離開村口向徐仁的草屋走去。

一乘官轎和一乘小轎出現在村口,一個轎夫對村口的一個村民詢問了什麽,然後這兩乘轎直奔徐仁的家而來。單媽幾日來一直跳動不停的眼皮在這日早晨平息下來,當轎夫們叩響徐仁的家門時,單媽知道來接她們的人到了。

秋後赤裸的田野在陽光下閃放著金黃色,像一個修剪了枝條的花園慢慢呈現出它幼稚的輪廓。董小宛和單媽是在一片陽光中上的轎,董小宛上轎時回首的一笑使村莊中所有注視的目光全部凝結在空中,村中的高齡老者——九十七的王槐根拄著拐杖在陽光下顫抖的影子在這一刻也突然不再顫抖。董小宛在上轎的刹那間突然想起了宗新,她回頭向村中的人群望了一下,但宗新卻無影無蹤,而此時宗新的目光正透過窗縫直射著董小宛,眼角兩滴鹹澀的眼淚慢慢地掉下來。

董小宛看了一眼人群後又想起了南京的冒辟疆,然後她毅然地踏上了轎子。當轎子出村後,徐仁的屋中傳出感人肺腑的抽泣聲,村民都被這抽泣聲深深地吸引,而此時的徐仁夫婦將他們在老槐樹下回首往事的風景轉移到了村口,直到很久以後,他們還清晰地記得董小宛離去時乘坐的轎是怎樣地一顛一顫的。

黃昏時分兩乘轎子在眩目的夕陽下駛進鄭府的大門,鄭超宗看著村姑打扮的董小宛款款走出轎子,但董小宛那高雅、清麗的氣質透過村姑打扮的行裝依然溢滿了院子。

鄭超宗偕同夫人將董小宛接到院內,鄭超宗的母親正等著董小宛的拜見。當董小宛來到她的面前道了一個萬福後,鄭老夫人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她以她幾十年的風雨經驗判斷出了董小宛的不平常。她這時想起董小宛這幾日的遭遇,離開椅子走到董小宛的面前,執起董小宛纖弱的小手,從她那幹枯的嘴唇裏囁嚅出:“可憐的姑娘。”

這日的太陽還在西山邊逗留,鄭府的大門響起了三聲羞澀的叩門聲。隨著大門輕輕開啟,宗新猶豫不決地來到鄭府院中。在中午,董小宛離開瓜洲上轎回首的一望中,宗新感覺到他和董小宛的相處還沒有結束,在董小宛離開後不久,徐仁夫婦看見宗新失落地呆在屋中,便對宗新說:宗新,去護送董姑娘到南京吧!

單媽是看著宗新走進來的,她當時在倒一盆水。她看著宗新的全身布滿了金黃的光亮,她知道宗新是帶來好運的。

宗新來的時候,鄭超宗正在書房的書案上寫著“雁”字。

他正想著派誰護送董小宛去南京。當他聽說宗新的到來,他提筆寫的“雁”字只寫了“廠”,筆就懸在了空中,然後他將聽說宗新救董小宛的經過細細地默想了一遍,得出的結論是:宗新確實是可靠的。

董小宛此時換過衣裙正沉浸在劫難後不久將與冒辟疆重逢的喜悅中。

這日船抵金陵郊外。連續幾日的晴天變了天氣,天空布滿了憂郁的烏雲,沿江兩岸的柳樹在這低沉的天空下顯得遭受了無情秋風的肆虐後有所抱怨的樣子。董小宛站在船頭,衣裙如飛鳥般飄動,船如牛拉著的犁鏵一樣在波浪中前進著。虎踞龍盤的石頭城出現在董小宛的視線中,她看見了棲霞山、清涼山,隱隱約約地還有幕府山。江上的風漸漸大了起來,董小宛並沒有意識到,她此時的思緒被歡喜和憂愁混合著。隨著船的航行,冒辟疆作詩吟詞喝酒的形象在她的腦中時時閃現,朱統銳那好笑的面孔時不時穿插其中。董小宛沉浸在這種混亂心緒中。宗新在一種紛亂的聯想中不知不覺挨近在董小宛的身後,他見江風吹動董小宛衣裙,便像欣賞一段動人激烈的舞蹈,他想拉董小宛離開船頭,但他笨拙的手一經觸摸董小宛飄動的衣裙便立即像一只松鼠一般逃開了。

天空飄起軟綿綿的秋雨,雨一經融入江面便無聲無息,晶瑩細小的雨珠在董小宛的頭上織成一片珠網,她的眉毛上掛著的幾顆水珠如思念的淚水一樣楚楚動人。董小宛站立船頭的姿式一動不動,目光也在這一刻凝固下來。宗新此時為董小宛姿式深深感動,江岸的幾個行人也注目眺望著。

船經燕子磯,董小宛想著一曲很久沒有唱的《重敘離愁》。這時,江面上狂風大作,江水撞擊起波浪將董小宛全身淋濕,船隨著波浪巨烈顛簸。董小宛還沒有收回她的思緒就被拋進了江中,此時宗新還沉醉於對董小宛姿式的欣賞中。當單媽媽大聲驚叫救人的時候,宗新才清醒過來,於是他便縱身紮下江去。董小宛像一只酒瓶在江中一浮一沉的,宗新在距她只有兩三米處便猛地一竄揪住了她的衣襟,船家看見宗新抓住了董小宛,便用繩子系住一塊木板拋進江中,宗新在力盡時抓住了木板,而此時他冒出了一種近似罪惡的念頭——他想與董小宛就此葬身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