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出輸的甘味

很多比賽都比不出高下,尤其是孩子們的把戲,規則因時因地而定,輸贏無所謂,玩不膩才重要。那是個艷陽高照的夏日午後,埔裏鎮郊水頭村的幾個孩子在灌溉水渠的兩堤上跳過來躍過去,比快也比準。

那年我被征召去籌劃一個電視節目,起先一點把握也沒有,因為我只是電視公司所轄刊物的攝影編輯。但上司們認定,將那個我長年經營的旅遊專欄變成紀錄片,會同樣地叫好又叫座。我從別家電視台找來經常跟我出去玩的三位好友一起工作,節目叫《映像之旅》,我是執行制作,一位朋友擔任導演兼編劇,另兩位輪流負責攝影、剪輯加配樂。

人力精簡,效率卻好得出奇,節目且成為眾所稱頌、群起仿效的紀錄片榜樣。四個臭皮匠一邊喝紅酒一邊腦力激蕩,擬出的第一季大綱是山之旅、水之旅、農之旅、林之旅、魚之旅、牧之旅、礦之旅、島之旅、海之旅、春之旅、夏之旅、秋之旅、冬之旅。

節目一炮而紅,我們趁熱打鐵又拍了三季,把周二晚上九點到九點半的冷僻時間變成廣告搶手的黃金档。直到再也想不出題目了,我們才將方向轉到手藝、運動,以“靈巧的手”“戶外劄記”“大地之頌”為題,又做了三年。節目換湯不換藥,收視率自然每況愈下。同一時期,公共電視正在籌備,預計資源更豐富、範圍更廣、質量更高的紀錄片將大量出籠。上司決定解散團隊,我也因而開展了自己的出版事業。

不做電視讓我大有解脫之感,遺憾的是,工作上的摩擦傷了友誼。如今,看到出外景順便拍的照片,就會讓我憶及友情的難得:這個畫面正是第一次出電視外景時拍的。

水頭村的孩子,我好羨慕你們啊!還有什麽比玩在一起、玩得久、玩得暢快更讓人開懷?那天,有很多次你們都是在故意讓對方。誰都嘗過贏的甜頭,但有幾個大人能像你們一樣,品出輸的甘味呢?

南投縣埔裏鎮,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