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易城告急

一年之計在於春,公元196年,平州的春天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遼東之地,積雪融化,嫩枝發芽,到處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無論是屯田兵,還是土著百姓,抑或是渡海而來的外來百姓,都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幹一年。

春寒料峭,遼東的天氣依舊寒冷,已經有閑不住的百姓穿著棉衣,牽著牛馬,扛著鋤頭在地裏翻地了。對於亂世的百姓來說,能活著,還有飯吃,已經是難得的幸福事情,哪裏還會怕冷,怕累。

遼東之地的百姓激情高漲,遼東之地的官員也沒閑著。

設館開學這事,在公孫度手中就做得很好,在公孫白手中自然不能怠慢了,何況現任平州牧公孫白還有句名言——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幸的是,那些從青州逃往而來的士子,倒也不少,這些士子手無縛雞之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正好可在學館當個老師。而且要求也無須太高,只要會識字,會算賬即可,至於做錦繡文章這種事,得像管寧、邴原這樣的大能才能幹的事。

於是在平州之地,到處設置有學館,六歲以上至十四歲以下的兒童均可免費在學館就學。當然,只能免費學上兩年,能認得幾個字,會算數即可,公孫白既不具備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的財力,也不具備如此的師資條件,其余要想學得更多的東西,只能靠個人造化。不過這在遼東之地已經算是難得的了,很多百姓連數都算不清楚,所以在與人交易時經常吃虧,家裏有了會算賬識字的,自然在交易時也可稍稍放心。

除了設館開學,還有籌備春耕之事,對於那些從青州遷來的流民,要給他們準備和分發糧種、農具、牲畜,還要登記所借錢糧,要維持地方安定,尤其是流民之間,流民和土著之間,紛爭不斷,這些都是要處理的。

就在地方官員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張郃已率軍從三韓之地而回。公孫度雖然以閃電戰擊潰了濊貘和三韓人,但是朝鮮半島南部的局勢依舊動蕩不安,尤其是三韓之地,更是戰亂不斷,張郃率一萬太平軍再次南征,恩威並施,斬殺了上萬反叛者,終於徹底平定了三韓之亂,至少在五到十年年之內,不會再有人敢作亂。至於十年之後,漢江平原、湖南平原、金海平原和全南平原等地種上棉花和小麥,當地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而那時公孫白的戰船亦可隨時從渤海灣周邊海港出發,鎮壓叛亂,而無需像現在這樣穿山越嶺的過去征戰,對三韓之地的控制將大大增強。

很多人,包括邴原、管寧等人都不理解公孫白為何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討伐三韓之地,三韓之地隔著重重山嶺,當地百姓又不服教化,實在沒必要花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管理,得不償失。

而當有人向公孫白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公孫白只是淡淡的笑笑。

……

五月,麥和棉花已種,遼東之地,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就在中原之地餓殍遍野的時候,這邊卻是風調雨順,不出意外的話又是一個豐收之年。

五月的某一天,對於公孫白來說,卻是來到這個世界上以來的一個重要日子——他年滿二十歲了。

弱冠之年,當行冠禮。

行了冠禮之後,才意味著公孫白真正成年了,可以正式參加一切成年人的活動,如參政、參軍和祭祀,雖然這三件事情他早就幹了前兩件,而且比誰都幹得好。冠禮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德高望重的禮賓給自己取字了,以後自己也可裝逼的大喊一聲“幽州公孫XX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冠禮的禮賓,他已想好了,自然非太傅劉虞莫屬,想想由當朝太傅親自給自己取字,果斷屌炸天有木有?雖然他現在的功績已經是屌炸天了,但是不介意多拉風一次。

甚至,得到消息的劉虞,也十分高興能為這個大漢史上最年輕的州牧取字,某種意義上來說,劉虞已將公孫白當做半個兒子了,甚至比劉和這個親生兒子看得還要重的多。

在當禮賓之前,他便已先傳書向公孫白透露他要取的字。

“白者,日往下照射,可謂明也,寧鄉侯之字當為子明。”

公孫子明?

公孫白接到劉虞的傳書之後,不禁哈哈大笑。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你卻要靠努力工作來謀生;明明可以靠老爸獲得成功,你卻要靠自己打拼;明明可以身旁美女如雲,你卻要靠半夜擼管來解決生理問題……

因為明明——公孫子明是大漢寧鄉侯、破虜將軍、平州牧,而你卻只是一個屌絲而已。

然而,冠禮的先決條件,便是要由父親或兄長(父親去世才由兄長)來主持,挑選黃道吉日,帶入太廟之中,稟祭告天地和祖宗,加冠完成之後,還要稟告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