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斷其歸路

黃土青山,山風陣陣。

一座墳塋之前立著一塊石碑:“大漢義士典公韋將軍之墓”。

墳塋上兩邊種滿了青翠欲滴的竹子,竹葉隨著山風吹動,沙沙作響。

那位號稱為古之惡來的典韋就靜靜的躺在此中。

公孫白率著幾位主將,恭恭敬敬的拈香拜了三拜,然後將三炷香插在墓碑前,又在墳前灑了三杯水酒。

這一拜,拜的不只是典韋,而是忠義,這其中什麽話都不說,卻是有幾分說教的意味,說白了就是拜給麾下的將士看的。

拜過典韋,回身下山,擡頭西望,殘陽如血,照在山坡之上一片通紅。

這一戰之後,曹操三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最後只逃得九萬大軍,其中失散者過十萬,俘虜約十萬,加以整編之後保留降卒七萬多人,如今公孫白麾下大軍合計已然達三十八萬人。

此消彼長之間,曹操在豫州的兵馬最多不過二十萬人,形勢已然完全對其不利,接下來應是摧枯拉朽般的戰鬥,曹操的命運也就如那西面的殘陽一般,日薄西山,沒有多久了。

可是公孫白依舊不敢大意,歷史無數次表明,戰爭不只是人多就可以,以小搏大,以少勝多的戰役比比皆是。

眾謀臣武將跟隨在公孫白身後,縱馬而行,邊走邊討論戰事。

郭嘉道:“據探馬來報,圉縣之地只有徐晃率兩萬兵馬守之,敵軍兵力全部集中在鄢陵。而據黑豹衛所提供的情報,江東的孫策和江南的劉表,已和曹操達成和議,如今已率兵而回。故曹操已將南面的曹真、曹休的兵馬全部調往鄢陵,屆時鄢陵之地便將有十五萬兵馬,真正的最後決戰之地,便是在鄢陵了。”

眾人心頭一沉,想不到利益當前,孫策和劉表竟然會與弑君的曹操達成和解,可見漢室果然微末,連漢室宗親都心存私心,不顧大局。

公孫白突然想起歷史上曹操所說的話“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如今一看,的確如此。

龐統突然道:“縱使曹賊屯集於鄢陵,也不過苟延殘喘,垂死掙紮而已,不足為慮。主公須擔心曹賊再次倉皇而逃,若是遁入關中,則後患無窮也。”

公孫白心頭一沉。

曹操將大軍屯集於鄢陵,只要鄢陵一破,曹操必然棄城北上,過軒轅關,入雒陽,退入關中,則恐怕一時之間未必能將其剿滅。關中之地,有虎牢關、函谷關、潼關三道天險般的關卡,就算雄師百萬也未必能破,更何況還有南面的孫策和劉表虎視眈眈。公孫白之所以敢傾全力攻襲曹操,是因為與他接壤之地,只有一個曹操而已,如今占據中原,便是四戰之地,自然也不能舉全部之兵去攻打曹操了,這樣一來要破關中簡直是難上加難。

公孫白沉聲問道:“如今之計,當何以處之?”

龐統道:“須立即派一軍,攻占和把守陽城、輪氏和嵩高山一帶,封鎖入軒轅關之路,阻斷曹賊之歸路,令派一軍馬攻入河內,斷其入虎牢關之路,則曹賊便成了甕中之鱉,無路可逃也。”

眾將深以為然,公孫白霍然轉身道:“伯平(高順)、宣高(藏霸)聽令!”

“末將在!”

“伯平引安濟軍五萬,攻陽城和輪氏城,守住嵩高山一帶通往軒轅關之路,不得放過曹賊;宣高引安濟軍五萬,攻入河內,堵住通往虎牢關之路,不得有誤!”

“喏!”

……

數天之後,圉縣以北。

黃塵漫天,赤地百裏,因戰亂而人煙稀少的曠野一片淒涼。

徐晃屹立在北門城頭,目光如刃,冷冷的注視著正前方。

那一面“徐”字的大旗雖仍在傲然的飛揚,但左右的兵馬卻不過兩萬余人,聲勢較往昔動不動就數萬之眾顯得有些單薄。

然而,他的任務便是要在此地據守七日,為鄢陵城的大軍匯集和建造防禦工事而爭取時間,否則可能曹真和曹休的十萬軍馬尚未到鄢陵,或者立足未穩,便可能被公孫白之兵馬沖襲,則鄢陵必失。鄢陵是許都之前的最後一道屏障,若鄢陵失守,曹操只能等著許都被四面圍城,所以即使知道守不住,不但守不住,還有可能永遠回不去了,徐晃也得守。

一條粗長的黑線從地平線下升起,數不清的旗幟,如雲帆一般招展。

黑線徐徐逼近,不多時間,徐晃便看清了那支軍隊的全貌。

那裏一道橫亙數百丈的龐大軍陣,密密麻麻的人頭和翻飛的旗幟,鋪天蓋地一般,森林的鐵甲反射著陽光,幾欲將蒼穹映寒。

中央處,那一面“公孫”字的大旗,正耀武揚威的在風中飄揚。

排在軍陣最前方的是馬頭攢動,如同大海上的波浪一般在翻滾,地上十數萬只馬蹄在叩擊著地面,震得圉縣的城墻似乎也在震動起來,這便是馬踏中原,縱橫天下無敵的公孫軍騎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