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洧水受阻

所謂為主者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千百年幾乎沒有人能真正做到。

比如曹操,雖然廣納賢才,但是真正相信的將領只有曹氏和夏侯氏本家之將,其他外姓將領雖然多有重用,但是終究在關鍵性的位置和權力都一直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將領手中。

但是公孫白卻是真正做到用人不疑,公孫氏的幾個庶子兄弟被公孫白放在大後方養著,無一人參與權力中心,故根本不存在家族勢力,而其對麾下將領的完全信任達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比如說,徐晃未投之前,他便讓前往說降的徐庶帶上他的親筆書信,答應徐晃來投之後,獨領一軍,只受他節制。

新投將領獨領一軍這事,張遼和高順已然開過先例,但是卻又稍稍不同,因為當時張遼的解憂軍是在公孫白的地盤重新招募新兵訓練而成的,而高順卻也已跟隨公孫白一年多,而且在濮陽之戰中用他的忠義折服了所有公孫軍將領。

而這一次,徐晃要領的兵馬,卻是雍丘之戰、高陽亭之戰、圉縣之戰等三戰俘虜的曹軍降卒,以曹軍降將領曹軍降卒,獨領一軍,日後還要獨立作戰,恐怕只有公孫白才敢如此去做。

曹軍降卒若是並入老兵之中,就算是老兵不予排擠,也難免有失落感,士氣和配合度肯定會大大下降,而以他們的老上司徐晃來獨立領兵,無疑對於這只八萬人的降卒軍隊是最好的人選,士氣和歸屬感都會增強很多,接下來的戰鬥力也自然會強很多。

唯一顧忌的便是忠誠度,也是最致命的問題。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項羽坑殺二十萬秦卒,都是因為新降之卒無法駕馭的原因。

但是這點對於公孫白來說,卻不是問題。

徐晃得公孫白如此信任,受寵若驚,歸順之時忠誠度已然達到80以上,而且他原本對於曹操弑君之事就心存不滿的,此刻更是對曹操的忠誠度降低到10以下。

所以公孫白對徐晃的忠誠度也並非是盲目信任,在這亂世,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戰局逆轉,比如一年多前的濮陽之盟,公孫白又豈會掉以輕心。

至於那些降卒,有的是被強行抓來從軍,有的是為了混口飯吃,原本都是漢人百姓,在他們眼裏公孫白也好,曹操也好,都是漢臣,對於是姓公孫,還是姓曹本身不存在什麽差別,基本沒有什麽心理障礙。況且在公孫白麾下的待遇,遠遠要比跟曹操混的時候好得多,至少吃得飽,而且比起還發了新的衣甲和兵器,霎時間便有種鳥槍換炮的感覺,誰還吃飽撐的想著造反投曹的事情。

這只八萬人新編降卒組建的軍隊,它的名稱,又讓公孫白裝了一次逼,叫“興漢軍”,只是公孫白心目中的“漢”和這個時代的人心目中的“漢”不一樣而已。

或許,他要興的不是漢室,而是華夏漢族,不讓漢人百姓陷入數百年之後的五胡之亂,成為胡人的兩腳羊,不讓華夏漢族陷入滅族之危,是他最樸素的願望。

……

公孫白在圉縣休整兩日之後,正準備繼續揮師南下,攻襲鄢陵之時,卻遇到了梅雨時節,淅淅瀝瀝的暴雨一連下了四五天,使得公孫軍在圉縣滯留了四五日之久。

鄢陵,乃是進軍許都的最後一道障礙。

此時高順和藏霸兩人,已順利的攻占了潁川北部和河內,趁曹軍尚在忙於抵抗公孫白大軍南下之際,已然將軒轅關和虎牢關的退路予以堵塞。

攻下鄢陵,便可兵臨許都,結束綿延近三年的中原大戰,這一戰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曹操和孫策、劉表達成臨時協議之後,兩軍紛紛撤兵,曹操幾乎將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在鄢陵一帶,在鄢陵之地達十五萬大軍,這已是曹操在中原最後的戰力,除此之後便只剩下許都城內的四萬大軍,和關中的兵馬了。

然而,鄢陵之地,卻似乎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鄢陵城之北,有一條大河,叫洧水,此時的洧水比起後來稱為雙洎河的時候要寬的多,號稱“小黃河”,河面寬達兩三公裏,按照當時的算法就是寬達千余丈,再加上大雨之後,河水暴漲,河面白茫茫的一片,從河這邊根本看不清對岸。

不過,在無數次水戰吃虧之後,曹軍似乎放棄了據守洧水南岸的想法,僅僅只派滿寵率萬人在洧水南岸建立水寨,防禦公孫軍渡河而擊。然而茫茫洧水,根本就擋不住船堅弩利的公孫白,對於水戰尚處於啟蒙階段的曹軍,僅憑數裏水寨,又豈能阻擋住公孫白的鬥艦的攻擊?

而對於曹軍真正有利的則是鄢陵之地多岡陵,光後世便有龍形崗、郜村崗、大勝崗、半截崗、楊河崗、鳳凰崗等等大大小小上百處岡陵,這還是後世經過千百年來百姓挖土造田之後,在當時的岡陵不下千處,比起雍丘的沙土崗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