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

公元206年10月,公孫白將劉和驅逐下帝位,以先帝劉虞之禪讓遺旨稱帝,改立國號為燕,定年號為元興,於是長江以北十州之地正式進入大燕王朝時代。

同時公孫白追謚劉虞為孝康皇帝,史稱漢康帝。

漢代倡導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謚號都有個孝字。

康,自然是美謚。淵源流通曰康,性無忌;溫柔好樂曰康;好豐年,勤民事;安樂撫民曰康。無四方之虞;合民安樂曰康,富而教之。

劉虞的葬禮也得以隆重舉行,全城縞素,公孫白以晚輩的身份親自披麻戴孝送行,將其與漢懿帝劉協葬在一起。

同年,公孫白下旨封廢帝劉和為河東公,即日便行,失魂落魄的劉和,只得灰溜溜的往河東郡赴任,一年之後病死在河東郡內,此乃後話。

這一年年底,公孫白追尊公孫瓚為武皇帝,廟號高祖,史稱燕武帝,或燕高祖。

同時,公孫白又立了兩位太後:一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楊舞月為天慈太後;一位是尚在薊城的公孫瓚原配夫人劉氏,為天安太後。

已故的公孫瓚嫡子公孫續,也被公孫白追為惠王。而活著的其他公孫庶子們,也大都被封侯,雖然公孫白對這些庸碌的兄弟們並不感冒,但是堂堂燕帝的親兄弟們,若是沒有個爵位也是說不過去的。

至此,公孫氏一門,也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公孫瓚與袁紹拼鬥七年,雖然誤中袁紹詭計而先於袁紹而去,但是公孫氏不但最終戰勝了袁氏,而且成為大燕皇族,比起袁紹的所謂“四世三公”又高了一籌,九泉之下,應可瞑目了。

除了破例立兩位太後之外,大燕又破例立了兩位同時並存且健在的皇後:一位是公孫白的結發妻子張墨,為天左皇後,住永安宮;一位是前朝長公主劉淩,為天右皇後,住長秋宮。

而甄宓、李薇皆為貴人。這樣一來,中山國甄家原本已成為北地第一商,富得流油,如今甄家有女為貴人,自然聲名大振,一躍成為聲勢顯赫的望族,僅次於潁川荀氏等世族。

兩個太後也罷了,畢竟一個在世,一個不在世,但是兩個皇後卻是前無古人,一時間惹得眾臣紛紛反對,但是在極其強勢的燕帝面前,眾臣勸諫無效之後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更何況,立前朝長公主為皇後,也算是公孫白表達了對前朝大漢的敬意,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給這些舊臣們心中一個慰藉。

登基當日的叛亂之事,賈詡只花了半月的時間便已查清,是太尉楊彪一手操縱而為。

對於這樣的叛亂,公孫白自然不會饒恕,將楊彪滿門抄斬,連那號稱過目不忘的楊修也沒放過。

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就此沒落。

而河東衛家、鄭縣梁家,這兩個家族自然也被徹底連根拔起,從此世間望族,再無衛、梁兩家。

九卿之一的執金吾、都亭侯賈詡,在此次平定內亂、掌控京城的事情上立了大功,又有從龍之功,故接替楊彪的太尉一職,成為三公之一。又爵升一級,封為槐裏鄉侯,其子賈穆也拜為亭侯。

那些原本安插在宮中的黑豹衛,各有封賞,而最大的封賞,則是陳翔、王成等宦官身份的黑豹衛。

健康值加到100,他們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命根子又回來了,而且光顧了一下許都城內的青樓之後,發現那玩意特別好用,眾人只差點沒深情高歌一曲《把根留住》,當然前提是公孫白願意教他們唱。

經過數月的時間之後,許都城內逐漸安定了下來。但是在整個漢室天下,公孫白的稱帝,卻無疑是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了千層浪。

姑且不說江南和江東的士人,對公孫白口誅筆伐,甚至有人紮了木偶刻上公孫白的名字每天用針紮泄憤,即便是在公孫白的勢力範圍內的北面十州,也有不少人對公孫白破口大罵,甚至還有好幾個地方出現了造反。

只是反對的終究是少數,幾處造反的人數都未超過千人,影響範圍不過波及一郡一縣,持續時間未有超過一月者,便已被撲滅。

百姓已安居樂業,有田種,有飯吃,有衣穿,誰特麽那麽傻跟著你去造反掉腦袋?對於大多數世家大族來說,老子管你天下姓劉還是姓公孫,自己的家族千年傳承不倒才是正經,如今在燕帝的治下賺得盆滿缽滿的,只有有病的才去造反,衛家和梁家的血淋淋的例子還擺在那裏呢。

所以北面總體來說,幾乎沒有什麽大的動亂,最多只是有點小插曲而已。

至於江南和江東,無論是代表官方的孫策和劉表,還是那些嘰嘰歪歪的士人,對公孫白來說根本不屑一顧,反正遲早要打過去的。

然而,公孫白萬萬想不到,居然在民間還有人為他再洗一波地,而且洗的還算比較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