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梟》第四部 騙梟 三十三(2)

東晉王朝建都於此,改名建康。東晉初,城池和皇宮均擴大。但到中期又在建康城中建軍政中心東府城。城周圍僅三裏九十步,位於青溪南岸,秦淮河北岸。到梁武帝時,城市人口達二十八萬戶,周圍二十裏,主要商市在秦淮河北與雨花台之間,“淮水之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宋、齊、梁、陳諸朝在此建都時亦依此。

隋統一全國後,將南朝建康城蕩為平地,辟為農田。但在唐代它又漸漸從地裏長出來了。先是縣,後是郡,再是州,逐步升級,五代時為吳國重鎮,至南唐時再度成為國都。南唐的金陵城周圍達二十五裏四十五步,秦淮河及石頭城都被包在了城內。自南唐以來,金陵城被分成了三大塊。城西北地勢較高,專設屯兵軍營:城中為宮城及禦路;城南部接連航運要道秦淮河,為繁榮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市肆區;南唐滅亡後,北宋在金陵設江寧府治,南宋時又改稱建康,作為行都。秦淮河又成了紡織業中心。

對秦淮河的這一沿革,卞夢龍並不上心。可以說,如果秦淮河的過去有什麽東西能打動他的話,那就是它的煙花氣息。

自東晉以來,秦樓楚館,歌樓舞榭,駢列於秦淮河西岸,遊船畫舫亦紛集河上。它在六朝時亦是煙花雪月飛,粉紅黛綠薈萃之地。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七絕膾炙人口,“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風一直呼嘯過宋元,而到明代,秦淮煙月達到了極盛時期。

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於洪武年間進行了大規模改建,其城垣範圍“東盡鐘山之南崗,西距石頭,南貫秦淮於內外,北依獅子、九華諸山而控後湖”,周長九十六裏,城廂面積達六萬余畝。城垣極堅固,在山地利用山巖做基礎,平地則用條石砌築。用大型城磚砌墻,砌磚時以石灰拌糯米汁灌漿膠結,高度多在四至六丈。其時城中人口連禁軍近七十萬。那時城中商業區仍集中於秦淮河兩岸,多種手工業及商號號稱一百零三行。因商旅太盛而大量建榻房。在其附近又建十六樓,作為娛樂場所。這種格局進一步刺激了秦淮河的煙花業發展。

清乾隆年間,秦淮河進入了一個新的繁興時期。有的事耐人尋味。鹹豐年間,太平天國陷南京,定為國都,名“天京”,已把秦淮河畔的煙花業一掃而空了。但至清軍陷天京,太平天國失敗後不久,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欲興商業,效管仲之設女閭”,力圖在短期內生造出大清恢復南京後的繁茂太平景象,於是發馳娼裏,設宮妓六院,廣招四方遊女,上海、蘇州的一批妓女聞風亦赴南京。曾國藩還親自約了幾個幕僚買棹遊覽。一時秦淮河上仕女歡聲,商賈麇集,秦淮河畔又成了河房密集,燈船畢列,賭場遍地,妓女成群之地。降至清末、民國,久久不衰。

秦淮河有兩個源頭,南源出溧水曇東廬山,北源出句容縣寶華山至南京方山附近匯合後直抵城下,流經通濟門又分為“外秦淮”與“內秦淮”。

這是一個灰蒙蒙的上午,卞夢龍兩手插到衣袋中,信步走到了通濟門。他站著,一只狗跑過來舔他的鞋,又在他的鞋上嗅了又嗅。街上行人稀少。一輛擦得一塵不染的黃包車從一條弄堂裏出來。拉車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他把狗一腳踢開,招呼道:“過來,圍著內外秦淮跑一圈。”那車夫一聽是筆好生意,忙過來。他提著包上車了,把布包置於兩膝之間,踩踩踏腳板上的鈴,車夫便小跑起來。而那只狗則跑到路中央,呆呆地目送著黃包車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