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啊……衰神

一個人生而勞碌,死後應該得到些許的安寧了吧,這是對一個死者最起碼的尊重,但是驕傲、強勢了一輩子的趙光義卻偏偏就得不到。

真是悲哀,他剛剛咽氣,真正的屍骨未寒時,他兩個生平最親近的人就背叛了他。

十全大太監王繼恩和他的皇後李氏。

在正史記載中,一切都是太監不好。王繼恩可能是習慣了顛倒皇位,於是在老主子剛死的時候,就直覺性地在心裏掂量了一下。

再明顯不過了,讓皇太子順理成章地登基,有他什麽功勞?可是再另立一個,那麽二十二年前的舊事就會重演。他還是那個擁立新君,立下頭功的人。

這樣的美事,想著都興奮,簡直就是唐朝時偉大的太監群落才能做出來的事,而他,一個太監,居然就能兩次成功,這是空前絕後的紀錄,是太監中的太監!於是他先動手聯絡了兩個同夥——參知政事李昌齡、知制誥胡旦。三人聯手還是覺得分量不夠,於是才又找到了趙光義的遺產直接繼承人。

李皇後。

這可不是亂說,在兩宋三百一十八年的歷史上,各個時期的“趙某氏”們絕對是皇位繼承人中的第一順位。層出不窮的太後、皇後們從第一位太後(趙匡胤他媽)開始,就從來沒閑過。

何況這時的李皇後不僅有名位,更有實力。她的哥哥李繼隆大將軍是宋朝禁軍殿前司的都指揮使、靜難軍節度使。要知道這時殿前司早就沒有都點檢了,這位指揮使大人就是禁軍的第一高官,並且他本人此時就在京城裏。

這種配置,至少在理論上已經達到外戚最強時的漢朝的高度。那麽還等什麽?時間不等人,王繼恩只要稍微看一眼李皇後身邊的那個可愛的小男孩兒,就知道了皇位的繼承人應該是誰。

原皇長子,現廢庶人趙元佐。

李皇後馬上就同意了。前面已經說過,她早就一直在皇宮裏撫育著趙元佐的兒子。這時是愛子及父也好,還是從前時因為愛其父才養其子也罷,反正她被打動了。

就這樣,萬事俱備,只差一人。只要再搞定了那個肥胖癡呆的老衰神,新皇帝就會順利掉包換人。

以上就是在正史記載中,宋朝第三位官家誕生時難產的前因。

正史如是說,那麽就這樣看下去。因為無論是王繼恩和李皇後誰先找的誰,都對他們的同夥性質沒有區別。要強調的只有一點,就是他們入夥結盟的時間。

做這樣的大事,記載中,居然一切都是臨時決定的。

事情從趙光義病倒開始,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天。從那時起,王繼恩才和李昌齡、胡旦結黨,準備推舉趙元佐。

同時一個事實讓人搖頭苦笑,能想象嗎?在這種重要時刻,皇太子趙恒居然一直都沒在病危的父皇身邊。他被隔離了,連皇宮都進不去。但這實在不能怪他,在中國歷代帝王的傳承規律中有一個現象。越是強勢的父親,所選擇的繼承人,就越會是一個低調的兒子。劉邦這樣,李世民這樣,甚至後來的朱元璋也一樣。趙恒也不例外,皇宮裏的所有命令都掛著他父親的頭銜,他必須得聽。

但不急,有人能進去,六十歲的首輔宰相呂端親自進皇宮探病。有證據證明,那時呂端的視力已經很不好了,他努力地向四周張望,結果發現誰都在,除了最應該出現的趙恒。呂端立即警覺。他當官四十多年了,甚至五代十一國時的亂世都親身經歷過,什麽沒見過?何況他之所以這時進宮,就怕出這樣的事。

但他什麽都沒說,一點表示都沒有,只是悄悄地躲開所有人,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笏板上寫了兩個字——“大漸”。馬上派親信送給皇太子,要趙恒立即進宮。

就在這時,趙光義死了。

王繼恩立即行動,他首先去見李太後(立即升級),兩人瞬間勾通,達成協議(正史寫的),並且認識到了問題的最關鍵點。那就是立一個皇帝,無論是太後,還是太監,說了都不算。

必須得有大臣,不管有什麽樣的內幕和命令,確認皇帝的身份都得有公章、有詔書,而且這些都必須得由國家的公務員出面才能名正言順產生效力。哪怕這些東西都是偽造的。

那麽這時宋朝的第一大臣是誰呢?呂端,你繞都繞不過去這位老眼昏花的仁兄……那太好了,這就是當年王繼恩的第一反應。

首先呂端太好對付了。過往的一切資料都顯示,呂端不過就是一個肥頭大耳好脾氣的大胖子而已,甚至對付他王繼恩還很有經驗,當年在開封府裏把呂端革職查辦的就是他。第二,可真是天從人願,這時呂端就在皇宮裏,居然自己送上門來了。妙極,爭分奪秒馬上去找他,碰巧趙元佐也正關在皇宮的南宮裏,這樣不出宮門就能把事情都辦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