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異域鐵血鑄輝煌(第5/7頁)

柯陰充分表現了當地的傳統精神,把自大的性格膨脹、膨脹、再膨脹,結果在一個叫黃葛地方悲慘地爆炸了,被宋軍打得一敗塗地,沒命往深山老林裏跑。在他想來,這就算完事了。打不過就跑,進林子就收工。一切可以重來~

哪有那樣的好命,他不知道最近的行情有變,在荊湖北路那邊就開始了,宋軍非常喜歡翻山越嶺抓人玩。抓來抓去,柯陰終於崩潰了,他乖乖地走出來投降。把自己名下的人口、土地、珍寶、馬匹都獻了出來。

熊本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柯陰的例子是抓給瀘州的兩個匪首看的,這種窮追不舍,趕盡殺絕式的戰鬥讓晏子、斧望個恕徹底絕望。他們認命了,由斧望個恕出面,把他的兒子乞弟送到了熊本身邊當了個小官。算是臣服的象征。

人質。

之後淯井、長寧、烏蠻、羅氏鬼主等各部夷人都爭相內附,由提點刑獄範百祿主持,立誓永為漢官奴。這道誓書被刻成石碑,立在武寧砦。

熊本還朝,神宗很欣慰,說:“卿不傷財,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晉升熊本為三品官。可是轉眼之後,整個朝廷都籠罩在愁雲慘蒙裏。

西北出大事了。

王韶臨走前所擔心的每一件事都變成了事實。先是木征卷土重來,這在意料之中,可怕的是湟州董氈的行動非常迅速,他派自己的副將鬼章率兵兩萬來圍攻河州。

當時河州的守將是景思立。他真的是位忠勇頑強的將軍,可是,過分的勇敢有時不是好事。分析下當時河州的形勢,熙河開邊後王韶訓練的新兵隨著國境的開拓而分散,必須得各處都有守軍,河州身處國境的最頂端,給他留下的只有不足一萬。

兵少、路遠,這是塊有大危險的絕地。

可是面對鬼章的挑戰,景思立率領6000人馬沖了出去,與吐蕃贊普的副將野戰爭勝。六千對兩萬,景思立把部隊分成了前後左右四隊,各有將官主領,名字很多,要注意的是後隊將軍李楶。激戰開始,景思立的信心是有根據的,面對三倍多的敵人,激戰數個時辰,交鋒十幾個回合,宋軍不落下風。

緊急關頭,鬼章發揮了兵力上的優勢,他悄悄地分出了一只人馬,包抄景思立的後軍。李楶登場,終於有後軍表現的機會了,難以想像是,此人竟然直接躲開,不是戰敗,而是避戰!

宋軍的中軍、前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被襲,將軍王寧戰死,韓存寶、魏奇重傷,戰況緊轉直下。景思立命令突圍,由他和弟弟景思宜斷後,全軍向附近的山嶺轉移。

斷後之戰,景思立以百騎痛擊敵軍千余人,眼見形勢好轉,關鍵時刻,李楶居然再次不追而逃……真是好水川之戰的重演,每一個勇士都被斷送在一個敗類孬種的手裏!

敗回到山上,景思立悲憤交集,向部下怒喝:“我為主將,剛才以百騎勝千人,為何沒人來助我?!今日兵敗,只有一死謝朝廷!”

說著他伸手拔劍,被部下攔住。在這種情況下,景思立想的仍然是擊敗敵人,把鬼章從河州城邊趕走。他再次激勵部下,沖下山和吐蕃人決戰……景思立陣亡,余下的兵退進河州城,開始死守待援。

消息傳進開封城,反對派終於找到了機會,他們建議神宗直接放棄河州,把所有占領的土地都還回去,保持原樣,不是很好嗎?

真不知他們當的是宋朝的官,還是吐蕃的官。真不知道他們念的是中國的書,還是藏族人的經。失落了200年的領土,就真的是外國了,搶回來都要拱手送回去!

神宗命令王韶和一個叫李憲的太監星夜兼程趕回熙河,主持大局。李憲,這是一個在歷史裏留下了名字的宦官,他本身就決定了宋朝熙寧改革的成敗,在他身後,還有一位更加有名的徒弟,該徒弟創造了宋史裏一項獨一無二的紀錄。

太監受封為王爵。

回到戰場,王韶、李憲趕回軍營,這時在原武勝後鎮洮軍的城裏一片嚴防死守的氣氛。王韶命令立即撤圍,把軍隊集結起來,現在要的是進攻!可是要怎樣進攻呢,在群情激昂,大夥兒都喊著殺向河州,為景思立報仇的時候,王韶搖頭反對。

在王韶的心裏,戰爭永遠不是個鬥力的活兒,而是智力遊戲。他問部下,河州之所以被圍,是因為什麽?為的是他們有援軍,木征和鬼章互相勾結。我們直接殺過去,他們會圍城打援,那麽我們何必殺過去?

解救城池,不在硬拼,要殺光的是他們的援軍人馬。在這種戰略思想下,王韶集結兩萬精兵,先是掃蕩結河,把西夏有可能派兵的路線掐死。緊接著大迂回,越過河州,攻擊踏白城,切斷鬼章的退路。鬼章發覺後立即後退,河州城先解了圍。可他退得慢了點,在踏白城之西正好被王韶堵住,一場激戰,吐蕃人被陣斬千余人。緊接著就是追逐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