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靖康

最先倒台的是蔡京。

恐懼是最好的清醒劑,趙佶惶惶不可終日,回想前塵,他一下子想到了誰是始作俑者。蔡愛卿……沒有你,哪有今天?

他派人去蔡京家,勒令蔡京寫辭職報告,從此退出官場,不許在體制內生存。這就是趙佶所能想到的最兇狠的報復了,他仍然沒想過要殺人,哪怕是罷官,也準許蔡京自己辭職。而且,他派去的人很有趣,一個是童貫,另一個居然是蔡京的長子蔡攸。

蔡氏父子真是對活寶,老爹倒黴,兒子居然要親眼見證。更好玩的是雙方見面的時候,童貫說明了來意,蔡京就哭了,這時他七十九周歲了,白發蒼蒼老眼昏花,覺得自己特別的委屈。他哭著對童貫說:“皇上怎麽就不允許我再過幾年好日子呢,這一定是有人在誣告我。”

童貫板起了鐵臉,吐出來三個字,“不知也。”

到這地步了,蔡京仍然不死心,他繼續哭,對兩位欽差大臣說:“……我忠心耿耿,二公要為我說句公道話啊。”話一出口,周圍一片笑聲。蔡攸是他兒子,居然被尊稱為“公”。

蔡京從此退出了官場,其他的人還在觀望中,突然間傳來了一個消息,把一切的僥幸心都狠狠地摔得粉碎。北方前線傳來最新戰報,金軍在保州、中山府遇到頑強抵抗,無法攻破,完顏宗望當機立斷不再糾纏,率領金軍繞過了這一帶,直奔黃河北岸。

計算路程,只需十天,就會殺到開封城下!

十天……開封城一下子全都亂了,每個人都跳了起來,尋找各自的生路。富商們、百姓們、部分官員們緊急租車雇船南逃,做皇帝的也想到了這一招。

趙佶想逃,不是那麽簡單,怎麽逃、逃向哪裏,開封城是不是不要了,留下誰守城看家連帶著阻擋金軍當盾牌,這些都要考慮到。區區十天之內,這些都得做完。

趙佶想到了大兒子趙桓。趙桓,生於公元1100年,這一年二十六歲。看資料,他是幸運的,同時也是悲哀的。說幸運,他是宋朝自宋仁宗之後唯一確立的皇太子。

除他以外,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哪一個都是上一屆死了,臨時競爭上崗的。說悲哀,在榮耀的背後,他沒有半點的幸福。

首先,他的媽媽去世太早了。他的生母王皇後,是趙佶的第一任太太,他能榮膺皇太子大位,也是子以母貴。但可惜的是,王皇後死得太早,年僅二十五歲就走了,留下他孤零零地活在皇宮裏。那一年,趙桓年僅九歲。悲劇開始了,趙佶有了第二個皇後鄭氏,鄭氏也生了皇子,叫趙楷。

趙楷被封為鄆王,迅速成為父親最寵愛的兒子,愛的程度達到把祖宗家法都改了。宋朝規定,“宗室不領職事”,永遠只吃白飯,趙楷卻當上了提舉城皇司,不限早晚,隨時出入大內。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趙楷總有一天會取代大哥,當上宋朝皇帝。

這也是林靈素敢在皇宮裏騎著青牛跟趙桓搶道的原因。

這樣長大的皇太子,是非常合適的替死鬼嘛。趙佶思前想後,慎重考慮,決定迅速把趙桓推上前台,由他去當肉盾,自己帶著鄭皇後、鄆王遠逃江南。

趙佶下令,任命皇太子兼職開封牧。

這個任命下達之後,他要逃跑的事就再也捂不住了,京官們都活動了起來,上至宰相下至門吏都回家打包收衣服,好跟著皇上一起跑路。當此時,卻有一個人逆著人流,走進了皇宮。

泱泱大國,無論人才凋零到何種地步,總會留存著一絲火種,去照亮民族前途的。

這人是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兼侍讀吳敏。他對趙佶說,逃跑是可以的,但事情要做好。開封是京城,不僅是社稷宗廟所在,更有百萬子民的生命,無論如何要處理完善。你想讓皇太子留守是吧,那就得給出相應的名分。

有皇帝在,皇太子命令不了軍隊;只是開封牧,沒法號召全國支援京城。為今之計,最起碼的權限是監國,最好的位置是皇帝。

也就是說,吳敏要趙佶禪讓皇位,從此滾下神壇。並且他著重強調了一下時間,僅有十天,金軍就會殺到開封城下,那麽皇位的交接必須要快,三天之內必須解決,不然新皇帝沒有時間收拾爛攤子。

趙佶一切同意,當天他們兩人談了很久,把之後需要做的事都想到了,包括退位的理由。必須要有突然性,還得很合理。

於是,只有一個理由了——病倒。

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朝君臣聚在一起開會,趙佶突然間拉住了蔡攸的手,哭著說了一句話:“朕平日性剛,不意金人竟如此猖獗!”說完,他立即昏迷,從床上翻到地下。

皇宮大亂,禦醫瞬間趕到。搶救了好一會兒,他醒了,發現右半邊身體失去知覺無法動彈。禦醫確診,他中風了。